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510字。

  根据下面诗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诗,体会诗韵。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一、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西周时期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诗。描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西周取代殷商,经济制度发生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静女》一诗,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时期邶地淳朴的生活画卷。
  二、白话诗歌
  娴静姑娘真可爱,在城的角落把我待。故意躲藏不出现,急得我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个红色管弦。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三、诗歌主旨
  《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四、诗歌赏析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一位娴静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地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三两章,从诗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的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