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70字。

  《李凭箜篌引》课堂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二、基础强化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 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 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 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 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
  2.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3.解题
  (1)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2)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3)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它是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1.注意节奏和诗句间的起承转合。
  2.注意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