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52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再造的生活比日常生活更加意味深长。文学再造生活当然不可能穷尽生活中的所有,但文学所再造的生活比日常生活更加浓缩饱满,更加激动人心,也更加意味深长。
关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强调“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我们的经典文论也认为“文艺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此等等,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除了文艺模仿现实以外,现实有时也模仿艺术,这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譬如我们面对山水自然美景和美丽女子,常常说“江山如画”“美人如画”,都是生活模仿艺术的常例。
我们不仅经常以文艺形象来解读和评价生活中的人,还时常用文艺形象来议论和说明生活中的事。如谈论集思广益的重要,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凡此种种,加上由众多文学名著衍生出来的大量成语典故及谚语俗语作为常用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被频繁使用等,确实构成了生活也模仿艺术的现象。
其实,出现生活模仿艺术的状况并不难理解。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类文艺作品,一旦创作成功并投向社会,它就脱离创作主体而成为一种社会客体,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优秀文学作品变成纸质版或电子版图书出版发行后,其蕴藏的丰赡内涵作为精神文化成果为千千万万大众所阅读享用。这种阅读享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人们的心灵及情感生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挥文学的认识、教育和美感作用等。其中出类拔萃者有可能成为更多文化产品的母本,在不同艺术门类中派生出许多孪生兄妹,如当代长篇小说《白鹿原》就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不仅如此,文学与生活的互动关系还表现在一些经典作家的居住地,及作品所描写的重要生活场景等,被保留修缮或模仿重建,成为某些城市、乡村的响亮名片和金字招牌,有力推动当地的文化发展和旅游经济的繁荣。笔者曾慕名前往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德小镇,这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后改造的庭院剧院长年演出原汁原味的莎剧,每天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文艺朝拜者。我国也有许多植根于文学名著的佳景胜地,如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等,可谓星罗棋布、各擅胜场。这些名胜之地,有的是作家触景生情创造经典之处,有的是依据名作故事设计建造的文化景观。就它们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来看,文学内容与客体物质己经融为一体。很难把两者简单剥离和分开。客体景观中包含文学内容,而文学内容又在客体景观中得到生动呈现,两者相得益彰。既让文学内容有了客观化的实景诠释,又让实体景观充盈和洋溢着文学的意蕴与神采。
实际上,整个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再造生活创造的文学佳作犹如电流,经由读者阅读而传导和改变人的精神品质,进而不知不觉地进入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而经过文学及文化电流“麻过”或者说“电过”的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生活,则会作为客观现实又成为文学反映的对象,并影响新的文学创作。一部人类文明进化史,大体就是如此循环往复地被文学及文化不断浸染和提升的历史。
正是如此,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堪称“人的生活教科书”。作为生活教科书的书写者,作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理应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奉献精品力作、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摘编自钱念孙《好作品如电流,贯通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文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文学中再造的生活与真实的生活相比,更浓缩,更激动人心和意味深长。
B. 脱离创作主体并投入社会文化中的文艺作品,其认识、教育等作用通过阅读往往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C. 由于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所以我们不能用文艺形象解读生活中的人,只能用它去评价生活中的事。
D. 就植根于文学名著的佳景胜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来看,文学内容和客体物质不能简单被剥离和分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一开始就将文学再造的生活与日常生活进行比较,其目的是自然引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B. 作者说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德小镇吸引大量游客和文艺朝拜者,意在论证西方的经验做法可供借鉴。
C. 在论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时,先论述两者的互动关系,再推广到整个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脉络清晰。
D. 文章末尾引用了名人名言,不仅阐明了优秀文学作品的作用,还进一步指出作家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与艺术,两者关系密切: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有时也会从艺术中寻找模仿的对象。
B. 一旦变成纸质版或电子版的图书,文学作品就能够成为其他文化产品的母本,就能生发出更多门类的艺术形式。
C. 一些经典作家的居住地及作品所描写的重要生活场景等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这让文学与生活具有了互动关系。
D. 人类文明进化史是被文学及文化浸染和提升后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及文化创作者的作用十分重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所以我们不能用文艺形象解读生活中的人,只能用它去评价生活中的事”错误。根据文意,应为“我们可以用文艺形象解读、评价生活中的人,也可以用它议论、评价生活中的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意在论证西方的经验做法可供借鉴”错误,这里应是论证“文学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圆,这就是“差序格局”。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社会,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是一条道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而且重要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