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0字。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道理。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2分钟
我们学过、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像“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买椟还珠”。这些寓言故事不仅给增添了我们的生活的笑料,而且使我们从中受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71页。
二、作者简介:1分钟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世称“老庄”。
三、解题:1分钟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 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四、串讲课文。
1、学生朗读全文。5分钟
2、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词句的意思。
3、教师讲解重要词句。6分钟
原文及译文:
第一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主谓之间,取独,下同)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huā)然向(通“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
一个名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分割牛的肢体。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第二段: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通“盍”,何,怎样)至此乎?”
译文:
梁惠王说:“啊,太好了!(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第三段: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副词,只,不外乎 )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批大郤(同“隙”,空隙),导大窾,因其固然(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然,副词,……的样子),技(枝)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碰)技经肯綮”,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