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2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解读高考
1.考纲考情
(1)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选材上看,范围较广,文化色彩浓郁。近年来,高考考查的论述类文章涉及文艺理论、文化学、艺术与美学、历史学、气象学、建筑学、日常生活与饮食等。
2.趋势分析
近五年以来,新课标全国卷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考查重点有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的分析与归纳。备考重点是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迅速解读判断能力,以及对较复杂句子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
二、考点探究
考点4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表现形式。
“文章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与“把握”。是指通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而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即分析出文章的部分和整体所表达的意思;
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清楚文章的观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试题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常见考查角度:
(1)直接评判全文或某段的结构或思路;
(2)分析概括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分析概括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分析评价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1.阅读原文完成问题。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