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00字。  《梅岭三章》优质课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二.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三.整体感知
  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乐观、豪迈的情感基调。
  2.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3.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总领全诗
  4. 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写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
  5. 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至死不渝的革命斗争精神
  6.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7. 如何理解本诗前两句?
  “烽烟十年”表明革命事业之艰难与诗(一)相呼应;“头悬国门”化用伍子胥的故事,具有悲壮之感。抒写了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
  8.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后两句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意之上,更增加一份豪壮之气,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 “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传”?为什么?
  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 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