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7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棵老树
冯至
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的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条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从他毫无表情的面上看来,对于我们,他是不会有什么感想的。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树枝树叶,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风雨折去了,化为泥土,只剩下这根秃树干,没有感觉地蹲在那里,在继续受着风雨的折磨;从远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还是一块石,绝不会使人想到,它从前也曾生过嫩绿的枝叶。他听话也听不清楚,人类复杂的言语,到他耳里,都化为很简单的几个单音。
据林场的主人说,三十年前这个老人就来到这里了。我想,当时他还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壮年,他必定也曾经背起斧头,参加过披荆斩棘的工作。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他的筋力渐渐衰减,感官渐渐迟钝,把那些需要强壮的筋力或灵敏的感官的工作一件件地放下来,归终只是从早到晚眼前守着一只笨拙的水牛呢?
时间对于他已经没有意义。气候的转变他也感觉不到,我只看见他春、夏、秋、冬,无论早晚,只是穿着一件破旧的衣裳。他步履所到的地方,只限于四周围的山坡,好像这山林外并没有世界;他搀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早已失却人的骄傲和夸张。他“生”在这里,他没有营谋,没有积蓄,使人想到耶稣所说的“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
水牛,好像不是属于这个生物纪的。庞大的身躯,缓缓地在草地上走着,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还存留在它的身上。当它仰着头,卧在浅浅的泥水池子里,半个身子都没不下去,它那焦渴的样子使我们觉得这个水渐渐少了的世界,真有点对不住它。把它交在这个老人的手里,是十分和谐的。山坡上,树林间,老人无言,水牛也没有声音,蹒蹒跚跚,是一幅忧郁的画图。因为他们同样有一个忘却的久远在过去,同样拖着一个迟钝在这灵巧的时代。
老人的生活从未有过变动。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一天了。这天,他抱着一只小牛进来了。他的面貌仍然是那样呆滞,但是举动里略微露出来了几分敏捷。他把小牛放在棚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那许久不曾打扫过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焦黄的干草,把小牛放在干草上。这番工作无形中泄露出一些他久已消逝了的过去。此后老牛的身后又多了一只小牛。他呢,经过一番所谓兴奋后,好像眼前并没有增加了什么。
一天下午,老牛不知为什么忽然不爱走动了,老人举起鞭子,它略微走几步,又停住了,旁的工人都说牛是病了,到处找万金油,他却一人坐在一边,把上衣脱下来晒大阳。两盒万金油给牛舔下去后,牛显出来一度的活泼,随后更没有精神了。山上的人赶快把它抬到山下的村庄里去。老人目送几个人想尽方法把这病牛牵走,并不带一点悲伤。他抽完了一袋烟,又赶着小牛出去了,他看这小牛和那只老牛一样。因为他已经更换过好几只牛,但在他看来,仿佛从头到了,只是一只。
可是这老人面前的不变终于起了变化。初夏的雨水分外少,继续了好些天,已经呈露出几分旱象。一天上午,大阳照焦一切,这是在昆明少有的热天气,老人和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把老人比作“一棵折断了的老树”,突出表现了他的衰老麻木。
B.林场主人的介绍既交代了老人的身份,又为后文牛死后老人被送回家做铺垫。
C.引用“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是为了证明人的渺小无依。
D.对水牛的描写是为了衬托老人的无言、蹒跚和迟钝,以及与这灵巧时代的疏离。
7、关于文中对小牛的叙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牛的出生为老人带来希望和活力,打扫牛棚的敏捷熟练暗示了他以前的劳动生活,
B.老牛死时老人的不慌不忙、无动于衷,显示了他经历岁月洗礼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
C.久旱后的暴雨中,人们欣喜忙碌,无人在意老人和小牛,表现了村民对他们的漠视。
D.小牛死后老人仍拿着鞭子,暗示了小牛的重要性,小牛的死也间接导致了老人的死。
8、小说中的“我”出场不多,但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概括“我”的作用。
9、有评论家说:“作家用原始的眼睛来观看,就发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共有的坚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月不知心里事
周克芹
脱下汗湿的灰布衣服,换上一件崭新的月白色的的确良衬衫,容儿跨出小屋。
屋外的院墙爬满了丝瓜藤,还有牵牛花。丝瓜是娘种的,牵牛花是容儿种的。上肥的时候,母亲偏心眼儿,丝瓜苗吃得又饱又足。如今藤儿爬起来,这派势可壮了,把又瘦又小的牵牛藤儿掩盖在它肥大的绿叶下,露不出脸儿来。
容儿在院墙下站了站。她已经忘记了牵牛花的委屈;就算还没忘吧,她也不计较这件事情了。近日来,她心头装着更大的委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