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0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南国花市
①“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暖融融的春风一吹,大地上就到处花开了。这时节,很使人想起中国古代那些“一县花”“芙蓉城”之类的传说。广州春节前夜的花市,比历史传说的境界还要美些。这些年我住在广州,每年一度的花市,总是非得去挤一挤不可。这一夜,似乎许多广州人都有那种“拈花微笑”的风度了。
②广州是一个终年都有花开的城市。木本中的紫荆,草本中的剑兰,我真不知道它们究竟什么时候不开花。小小的花摊平时是到处密布的,但是大规模的花市却只是一年一度。唯其是一年一度,气派可就更好看啦。地理环境使广州最先迎接春风,在全国各个城市中最先成为花团锦簇的城市。因为那道使人想起了温暖的北回归线就在广州北面不远穿过!记得苏联文学作品中曾经提到他们那里有一种花叫作“报春花”,和中国一些地方称为“报春花”的木兰不同,开的是一个个小铃似的花朵。传说中,春风一吹,这些田野的小铃就摇起头来,呼唤大地道:“开花啦,开花啦,春天来了。”广东有一种特产的名花叫作“吊钟花”,每一个花蕊里面能长出十个左右的倒吊的小钟儿似的花朵来。仿佛它们也是春天的使者,敲着它们的小钟儿报告春讯,于是,鹅黄嫩绿、万紫千红都苏醒过来,倏忽间大地就披上花巾了。
③广州的花市共有三个地方,把它们前后连接起来,恐怕有几里路长。这些成为花市的地方,是很有点历史渊源的。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很著名的“十三行”附近,在古代放置“铜壶滴漏”的双门底(现在的永汉北路一带),在从前朱门大户集中区的西关,就每每有一个花市。在临近春节的三两天,这些地方沿街搭起了花架,那模样儿很有点像马戏的看台。沿架置满花卉果树,使这些竹架一列列变成了“花墙”,街道也就一条条变成了“花街”,人流就在这些花街中穿来穿去。春节的前夜,即所谓农历的除夕,花市的热闹景象达到了高潮。这一夜,看花的,买花的,摩肩接踵,一直闹到天亮。几乎全城的大多数人,像乡村人家赶集似的,都跑来看花了。
④从前的人们曾经叹惜过“种花一年,看花十日”。在《今古奇观》中,古代文人借小说里人物之口,说过这样的话:“凡花一年只开得一度,四时中只占得一时,一时中又
17.根据文意,从下列诗句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其序号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4分)
(1)胭脂洗出秋阶影 (2)卧丛无力含醉妆 (3)幽香淡淡影疏疏
(4)绿塘摇滟接星津 (5)毫端蕴秀临霜写 (6)万枝丹彩灼春融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写苏联文学中的报春花,引出广东的吊钟花,说它亦有报春之意。
B.第③段介绍花市所在地的历史渊源,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化气息。
C.第④段引用《今古奇观》中的话,说明广州花市汇百花于一时,实在难得。
D.第④段结尾由花树联想到各具特点的人,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主旨。
19.第①段中说“每年一度的花市,总是非得去挤一挤不可”。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20.这篇散文创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写的是南国花市,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觉得亲切,毫无隔膜之感。请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加以分析。(6分)
17.根据文意,从下列诗句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其序号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4分)
(1)胭脂洗出秋阶影 (2)卧丛无力含醉妆 (3)幽香淡淡影疏疏
(4)绿塘摇滟接星津 (5)毫端蕴秀临霜写 (6)万枝丹彩灼春融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写苏联文学中的报春花,引出广东的吊钟花,说它亦有报春之意。
B.第③段介绍花市所在地的历史渊源,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化气息。
C.第④段引用《今古奇观》中的话,说明广州花市汇百花于一时,实在难得。
D.第④段结尾由花树联想到各具特点的人,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主旨。
19.第①段中说“每年一度的花市,总是非得去挤一挤不可”。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20.这篇散文创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写的是南国花市,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觉得亲切,毫无隔膜之感。请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加以分析。(6分)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6.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给树把脉的人
①大路小路连接着村庄,像一棵躺倒的树。爷爷踩在各个分支上,来回转悠。熟悉的老宅大多已经荒芜,找不到可以说话的老人,他只好去察看村子里的树。
②八十六岁的爷爷像只啄木鸟一样,抚摸那些树皮、树干,不时敲击着,为这些树诊脉,又像是在叫醒它们。许多个上午,他腰间别一把斧头就出了门。将那些断定活不过来的树木砍掉,再拖回家。爷爷会说,这棵老梨树已经有五年没发芽,肯定是活不过来了。一棵四季都光秃着脑袋挺立的树木,不知道藏了多少村庄的故事,那故事一定比一个人的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