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1.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2.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3.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4.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5.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6.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7.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9.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20.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211期)
  晨读素材篇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温庭筠是晚唐词人,他的词音律和谐,风格秾丽,与韦庄并称"温韦",有"花间鼻祖"之称。他是第一位大量填词的人,是词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后来的李璟、冯延巳、柳永、晏殊、晏几道、欧阳修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宋词婉约派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更漏子》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注释】
  ⑴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
  ⑶鬓(bìn)云:鬓发如云。
  ⑷衾(qīn):被子。
  ⑸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⑹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⑺空阶滴到明:语出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
  【翻译】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213期)
  晨读素材篇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赏析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释】
  ①谢玄晖:谢眺,南朝齐著名诗人。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之意;“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眺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的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答:BE  分析:题干是“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相接”精神想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2.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
  ……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215期)
  晨读素材篇
  吕洞宾田园美诗赏析
  根据古籍记载,八仙之一吕洞宾,原名吕岩,号纯阳子,又自称回道人,他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出生,主要生活的年代是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那个时期,身处乱世,厌烦不已,随即放弃了荣华富贵,开始了修仙问道之路,被同时八仙之一的汉钟离所度化成仙。
  吕岩修仙成功之后,下凡云游天下,世间留下很多他的传说。他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为百姓解除疾病,深得世间百姓敬仰,后来逐渐被神话,成为了八仙中的人物。
  神仙之说当然是百姓最美好的想象,也是淳朴人内心的愿望,希望好人好有好报,对自己好的人有一个好的结局。
  历史上却是有吕岩其人,他自幼聪颖,精通百家经籍;后来他当过官,为官清廉,广受爱戴,还会写诗,后世留下了他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应该是《牧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眠。
  【注释】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翻译】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试题呈现】
  1.简析诗中的“铺”和“弄”二字的妙处。
  答:①“铺”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草的茂盛和“横野”的辽阔无垠,给人以平缓舒坦的感觉;②“弄”从听觉的角度传达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以及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2.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刻画了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无羁无绊,自由自在,自然天真的牧童形象。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
  ……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220期)
  晨读素材篇
  曹丕《秋胡行》赏析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
  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赏析】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蹰。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秋胡行》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 诗人以古题写新事,表现怀人之思。朱乾《乐府正义》以为是“魏文思贤之诗”。
  笔势舒缓、缠绵而婉约。
  首二句十字直入主旨,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原委和结果:早晨即与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却终没有来。其痛苦的语调,浓重的失落感顿时笼罩全篇。
  至此,读者也许会产生两点疑问:其一,诗中的“佳人”是谁?真是容冶貌美,为魏文曹丕所倾心期的女性?还是他成就大事业所渴思的贤人?其二,佳人为何失约未来?是关山迢递,路远会难?还是另有曲折,中途变卦?有趣的是:
  这些为读者关心的问题,不知是作者以为不重要,还是另有隐衷,提不得也,故一起略在诗外只字未提。诗人只是在十六句中,反反复复,絮絮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