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650字。
北京市东城区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一)(共5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颐和园春游。一位同学在游览后查阅资料,写了下面介绍“铜牛”的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在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镀金铜牛。它安卧于雕花石座上,双角高耸,双耳竖立,翘首远眺,栩栩如生。这座铜牛是用我国古代传统拨蜡法zhù造的。中国古代雕塑,以写意见长,而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手法。它 造型生动, 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地,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伏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míng文,用篆书字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
1. 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处应使用的汉字,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在此处是“抬起头”的意思,“翘”应读“qiáo”;“zhù造”在此处是“建造”的意思,应写成“筑造”。
B. “翘首”在此处是“歪着头”的意思,“翘”应读“qiào”;“míng文”在此处是指皇帝写的很有名的文章,应写成“名文”。
C. “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从天而降镇住洪水,“降”应读“jiàng”;“míng文”在此处是指刻在铜牛腹背上的文章,应写成“铭文”。
D. “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能使洪水屈服顺从,“降”应读“xiáng”;“zhù造”在此处是指熔铜做成牛的形状,应写成“铸造”。
2. 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入一组关联词语,使语句连贯、语意明确,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 因此 B. 尽管 可是
C. 不仅 而且 D. 不但 反而
3. 下列“牛”字中最有可能出现在铜牛腹背上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二)(共5分)
下面是校刊的“卷首语”。阅读这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火红的五月,是一首英雄的史诗;五月的日历,刻写着不屈的抗争。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五卅惨案”纪念日,如同一座座丰碑,铭记着革命的怒潮。五月以劳动者的节日①____幕,预示着一切因奋斗而美丽,荷锄挥汗投入热火朝天的耕耘,才会有丰厚的收获,劳动之歌永唱不衰。“五四”的风雷、“五卅”的狂澜,如同一首首反帝反封建的战歌,荡气回肠地宣告着一个民族已经觉醒。在这段历史的记忆中,无数仁人志士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扬起民主和科学的风帆,掀开了思想解放的新篇章。
五月的光荣,须用我们绚烂的青春续写。先辈的教诲言犹在耳:“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甲】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乙】肩上的使命激励我们昂首阔步,②____往直前。我们坚信,青春之光在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中会更加夺目!
4. 一位同学不能确定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读音,以及①②处应填入的汉字。你认为下列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在此处是名词,意思是“沉重的负担”,应读hè。
B. “觉”两处都用作动词,意思是“产生某种感觉”,都读jué。
C. ①处应当填入“启”,意思是“开始”。
D. ②处应当填入“永”,意思是“永远”。
5. 另一位同学对【甲】【乙】两处的标点进行校对,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应填入分号,表示前后分句之间为并列关系。
B. 【乙】处应依次填入后引号和句号,表示直接引用的完结和句末停顿。
6. 文段中画线词“雄飞”原本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