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00字。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熟读词作,借助工具书正音。查阅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词作运用“以古人之事浇自己块垒”的抒情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借古咏怀诗”的鉴赏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理解词作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吟咏词作,领悟词作的意境,体察作者情思。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词作优美意境,提升文学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词作意境特点,体味词作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思想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设计依据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选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源于本册课本中第二单元第2篇课文(全册第5课)《苏轼词两首》。本册第二单元是宋词单元,依次选的是《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一首。 
  四、教学方法:
  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依据,设计了本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前,学生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对唐前的诗歌做了学习,在《必修三》第二单元对唐诗做了学习,并在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2首宋词,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历史流变、鉴赏方法都有了一定了解,加之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苏轼的词作,对苏轼的生平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都有所了解,本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感受“词别是一家”的独特风貌,通过反复吟诵感悟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美、意境美及蕴藉性,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把玩《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言来理解词作思想内容,体味词作意境,感悟苏轼豪放词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提起赤壁,历史学家会想起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文学家会想起苏轼。苏轼以自己的才情提升并定格了赤壁山水的审美等级,赤壁清秀、雄奇的自然山水也丰富并沉淀了苏轼的精神世界。在苏轼被押解黄州的途中,一道神秘而耀眼的天光早已射向赤壁,引导千古杰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苏轼,来品读他的精神炼狱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