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610字。

  单元群文阅读
  大美自然,造物有情
  文本一
  (2021福建福州三中高一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天坛十三记(之九)
  肖复兴
  ①天坛里最多的树木,是柏树,有几万棵,树龄在几百年之上的就有五六千棵。在天坛,柏树的代际区别是极其明显的。内垣和外垣前的柏树林,种植的是年轻的新树,而散落在园内的很多柏树则是老树,甚至有明代六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柏树。在植物之中,比起娇艳的花草,树的生命要长久得多。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哪怕是帝王,都是无法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树木相匹敌的。
  ②很难设想,天坛里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柏,将会是什么样子。祈年殿和圜丘,俯瞰四周,只是一片光秃秃的地面,或者是一些杂花新树,该会发出怎样的喟叹,肯定会感觉像是元帅麾下没有了威武成阵的将士,而只是一片花拳绣腿。
  ③走到这些古柏密密的树荫下,我有时会想,没有了古柏,哪怕是盛开着鲜艳花朵诸如桃李海棠一类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圜丘,也是不适合的。只有古柏,才和天坛相配,才如彩云拱月,托起了整个天坛。
  ④有一棵古柏,在天坛里很特别。它是斜躺在那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从巍巍直立,变成了这个样子。是雷雨?是地震?还是战火?在天坛漫长的历史中,在人为的战火和自然的灾难中,无辜倒下而死亡的古柏有很多。我一直都觉得它很不情愿,不甘屈服于一头栽倒在地。它的枝干离地面很近了,眼瞅着就要倒下了,但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箭镞一样斜指向天空,就像战场上一个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于是,它与众不同地活了下来,定格成今天这样,像一尊罗丹或马约尔的雕塑。
  ⑤它很粗壮,纵使躯干已经被扭曲成这样,一年四季枝叶茂密,生命力依然旺盛如年轻的时候。每一次经过,我都要站在它身边看一会儿,有时会觉得它如同一尊卧佛,洞悉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有几分幽邃和神秘。
  ⑥这棵古柏,我小时候就见过,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斜卧在那里,只是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现在被铁栏杆
  ……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天坛的柏树为描写对象,由标题“天坛十三记(之九)”可推知,作者在《天坛十三记》中应记录了许多与天坛相关的事物,柏树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B.“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写出了人类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又以帝王为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
  C.由“我听不懂树的语言”到“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作者通过个人生活经验推及人类社会,写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隔膜。
  D.梵高和史铁生对柏树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作者认为将他们两人的观点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天坛古柏的认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双线索贯穿全文,天坛里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线,由古柏引起的联想与思考是暗线,明线、暗线巧妙交织,显隐结合,使文章摇曳生姿。
  B.“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我坐在它对面画它”,叙述性文字的插入,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与天坛古柏间的深情。
  C.文章善用比喻,如将一棵斜躺的古柏比作一个武士、一尊雕塑、一尊卧佛、一个老爷爷、一块日晷等,形象地展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D.作者的散文文笔细腻,意味隽永,能通过平常事物写出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风格。
  3.如何理解文章画线处前后两次写到的古柏“和天坛相配”?(4分)
  4.鲁迅在谈及创作时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创作特点。(6分)
  文本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重返乡下
  陈忠实
  ①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吃食,回到乡村祖居的老屋。站在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小院里,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