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80字。

  《故都的秋》试讲稿(附配套教案)
  试讲稿  
  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故都的秋》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进行创作,但是他们写秋的着眼点各不相同,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燕南飞,秋有形。今天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来看看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又是什么样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前的预习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生: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
  师:这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郁达夫,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生:《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 1934 年 8月创作的散文。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 年 4 月 12 日直至 1949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 年 4 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 年 7 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题目《故都的秋》,关于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故都的秋》中的“秋”字点出写作的季节,而一个“秋”字便把作者饱含的情感展现,是一种格外的亲切和深深的眷恋。
  师:同学们,作者眼中的北国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概括。
  生:可以概括为清、静、悲凉。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啊!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生:“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这故都的秋味。”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师:找的句子很准确,在这里江南的秋在作者眼里是怎样的?那是一种什么样感觉?
  生:慢、润、淡。一点点清凉的感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