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250字。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九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第一学期学年宁波市九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说“面向大众”。我近些年在不同场合屡次说过,历史虽不能吃,也不能穿,似乎与国计民生渺不相关,实际却是社会大众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我们每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何种身份,都会自然而然地对历史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或许可以说是人的天性使然吧。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但要认识现在,也必须回顾过去,这就涉及了历史。我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是每个人都会意识到的问题,这也离不开历史。人们不能只想到自己,还总会考虑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这就更应该了解历史。社会大众需要历史,历史学者自当“面向大众”。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学前辈钱穆先生在西南联大讲授《国史大纲》,所撰讲义一开头便标举:“当相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历史学者的工作任务,不应只限于自身观察历史、探索历史,更有责任把所认识、所了解的历史,原原本本地告诉广大的社会大众,使大家对历史有应有的认识和必要的了解。
  特别是在今天,当我们的国家、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之际,尤其有必要推动历史学“面向大众”。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而且源远流长的文化,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过丰富卓越的贡献。我们有义务把这样的史实告诉社会大众,提升大家建设祖国、走向世界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从而为今后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多更新的贡献,这应当成为历史学者的襟怀和抱负。
  再谈“通俗化”。“面向大众”与“通俗化”是结合在一起的,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大众”,历史著作就必须在语言和结构上力求“通俗化”。
  说起“通俗化”,使我联想到我国“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是学究天人的大学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然而他撰著历史,引经据典,还是在通俗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他论述唐虞以来古史,自然离不开《尚书》,而他本人曾受学于《尚书》博士孔安国,亲得古文《尚书》之学的传授。然而他在引用《尚书》时,对于古奥费解的字词,都采用意义相同的字来代替,这应该说是在“通俗化”方面的重要创意。另外,司马迁还尽力将史事的叙述情节化,使之活现于读者眼前,无愧于史学家的大手笔。这些,都是后人需要学习的。
  必须说明,“通俗化”并不意味着降低历史学著作的学术水准。相反的,编写“通俗化”的历史作品,实际是对作者设立更高的要求,绝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在这里,我还想附带说一句,即使是专供学术界专业阅读的论著,其实也应当(而且也能够)写得简明流畅一些。不少著名的前辈学者,例如胡适、郭沫若、冯友兰等先生,他们的著作不都是这样的么?
  (摘编自 李学勤《历史学者要“面向大众”》)
  材料二:
  《三国演义》对魏、蜀、吴三个集团的描写,大体符合史事格局,真实反映了政权更替过程,保持了对《三国志》的承袭关系,但人物形象刻画、细节描写多有虚构,以服务于拥刘贬曹的需要,突出斥奸颂仁、誉忠贵慕的政治诉求,其艺术效果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学勤认为,历史虽然不能解决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问题,似乎与国计民生关系也不大,但实际上老百姓离不开历史。
  B.或许是人的天性使然,我们每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何种身份,都会自然而然地对历史产生一定兴趣。
  C.当今历史学者的工作任务,不仅限于观察历史、探索历史,更应该把所认识、了解的历史告诉广大社会大众,使社会大众成为有知识的国民。
  D.我们应当从生动性、艺术性的角度要求历史题材文学,从中获得审美享受,领悟某些历史哲学启示(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得人心者得天下”之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编写“通俗化”的历史作品并不意味着降低历史学著作的学术水准,胡适、郭沫若、冯友兰等著名的前辈学者为后辈学人做出了表率。
  B.李学勤认为,司马迁精通《尚书》,其本人曾向当时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这为司马迁在引用《尚书》时,尽量使用意义相同的字来代替古奥费解的字打下了基础。
  C.《三国演义》对魏蜀吴三个集团的描写,大体符合历史事实,但其人物形象刻画、细节描写多为政治服务,突出斥奸颂仁的政治诉求,其造成的影响巨大。
  D.作者以《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为例,说明史传文学与信史的接近程度和史传文学本身的艺术感染力成反比。
  3.以下行为不属于推动历史学“面向大众”的一项是(3分)
  A.青年作家陈磊创作历史科普图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用漫画形式解读中国历史。
  B.历史剧《山河月明》参考大量明代史料,展现出鲜明的明朝特色和浓厚的历史文化之美。无论是礼服战甲还是冠冕头饰,剧中人物所着皆有据可考。
  C.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登上百家讲坛讲授《千秋是非话寇准》,掀起了“宋史热”“寇准热”。
  D.欧阳修在其撰写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中,用晋王李克用临终三遗恨的故事,写出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继晋王位时,强敌环伺的历史事实。
  4.据史书《三国志》记载,“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历史上的诸葛亮有战略眼光,擅长政务治理而非用兵,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妙算入神、无所不能。《三国演义》为何对诸葛亮形象做这样的艺术处理,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3分)
  5.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文艺创作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可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团长齐竟接到报告,风是风火是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竟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