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71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怜是一种自珍,对自我性灵的珍摄。南朝裴子野说:“若悱恻芳菲,则楚骚为之祖。”楚辞是中国艺术中的唯美派。楚辞是清香四溢的,又是缠绵悱恻的。楚辞的香中有冷,冷中孕香,可谓一剂冷香之丸。
  屈原有洁癖,史书上说他“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这是外在的。屈原还是个精神上的洁癖者。古语有所谓“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楚辞的精神气魄足可当之。屈原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是他毕生的追求,在蝇营狗苟的楚国,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用玉石俱焚的决心来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
  他的诗满溢着这种洁净情怀。《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像《庄子》中所描绘的“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大鹏,他用生命护持洁净的精神。
  楚文化中就有香草美人的传统。在那个泽国的水上岸边,生长着无数的香花异卉,自古以来,采香草以赠美人,悬香花以避邪逆,储异卉以净身心,形成了丰富的楚地风俗。楚辞吮吸着这样的文化,将其变成一种精神的寄托,出落为一种自珍的精神。
  唐李善说:“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王国维说,楚辞的传统在“要妙宜修”。这样的评价很有见地。从美学观念的发展看,楚辞确立了内美和外美相融的美好世界,一个美人香草和美意灵心融合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说,楚辞的“自怜”,就是“自爱”。庄子也追求性灵的独立高洁,但庄子并不强调内美与外美的统一。
  在中国,楚辞几乎成为美的化身。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在美与丑的拔河中,在净染、污染两种力量的较量中,楚辞强化了中国文化中美和净的力量。楚辞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影响,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的影响。从美学上看,它不是启发后人喜欢香草美人,而是珍摄自己的精神。这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摘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材料二:生活在战国的屈原和生活在唐代的杜甫同为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与忠君思想。
  屈原在《橘颂》中,借颂橘之品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查志兮。”在《离骚》的结尾处,屈原以“陟陛皇之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追求内美和外美相融合的美好世界,甚至不惜舍弃生命去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
  B.对香草香花的热爱,是楚地由来已久的风俗,对楚辞文化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C.无论是对开元盛世的赞美,还是对安史之乱的忧虑,都体现了杜甫爱国爱民的情怀。
  D.“屈平辞赋悬日月”,表明李白对屈原文采的推崇、人格的赞赏和创作精神的继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屈原的思想,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完全相同。
  B.屈原在“芙蓉”“木兰”“秋菊”等代表美好高洁的事物中寄托了主观情感。
  C.两则材料都运用了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说理,都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D.不同于那些迎合圣意、一味愚忠的佞臣群小,屈原和杜甫是真正的爱国者。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香草美人”美学意义的一项是(    )(3分)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
  D.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辛弃疾《蝶恋花》)
  4.请引用《离骚》中的相关语句在文中横线处补全论据。(4分)
  5.学校公众号设计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专栏,小盐同学建议推出“屈原•杜甫•陆游”专题,请结合两则材料和相关作品,代小盐阐述将陆游置于此专题的理由。(4分)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时代环境是艺术创作的历史舞台,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时代环境的滋养。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往往会决定何种植物出现,同样,“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方式,不同历史时代的政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