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2160字。

  安徽省芜湖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学情评价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指定的“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批教育家,不囿于一隅,在其当时所处的历史壁垒中不断变革创新,引领着语文教育的发展,让语文教育向前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如夏丏尊。夏丏尊在语文教育领域奋斗了将近二十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文教学法”,在教法和学法上都颇有建树,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他从全方位教育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完善的修养和人格。
  如叶圣陶。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之为教,重在诱导,而不在于全盘授予,教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叶圣陶认为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是整个教育的本质,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说:“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
  如朱自清。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认为教育者须有坚贞信仰与健全人格,教育是目的,而非手段。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教育者的人生理想,应该超乎功利,教育者不但要做一个能干、有用的人,并且要正直、坦白、敢作敢为、以身作则。朱自清认为教学与训育应该并重,“为学与做人,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学生在学校既要学知识,也要学做人。
  (摘编自周丹《这些语文教育大师的思想,值得被传承》)
  材料二:
  朱自清不仅是中国现代散文领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他还是现代中国一位出色的语文教育家。从他众多的教育论著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语文教育思想自成体系。
  他在《古文学的欣赏》一文中相当独特地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两项目的:一是选读古书,了解、认识和接受本国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赏作为情感的操练,设身处地地欣赏古文学,弄清古文学的立场,或扬弃或清算,培养欣赏力和批判力。
  1. 下列关于“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者须信仰坚贞、人格健全,具有超乎功利的人生理想,视教育为目的而非手段。
  B. 语文教育通常是通过讲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成绩或解析作家作品和语言现象的活动。
  C. 欣赏文学首先要解决立场问题,欣赏者要设身处地地体味原来作家作品的喜怒哀乐。
  D. 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自成体系,其语文教育目的论的中心内容是“了解与欣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在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等一批教育家的引领下不断前进。
  B. 朱自清让青年人了解并接受古代文学,信古、学古,旨在以此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C. 朱自清认为可通过“感情移入”欣赏文学,也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文学进行批判。
  D. 朱自清不仅在中国现代散文领域成就高,他关于语文教育的见解也颇具先声意义。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朱自清关于“教育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B.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 孔明:“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D. 李贽:“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述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写家
  刘建超
  老街把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之为“家”。在老街,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武艺练得好,练家……能被冠之为“家”就是最高的赞誉,说明你手艺活做得好,为人处世德行还高。高德位就是老街的写家。
  高德位自幼酷好书法,三岁跟着爷爷练习书写,八岁便“正草隶篆”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