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139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己,“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
  再比如裴铏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材料二:
  不仅唐传奇的“诗笔”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色,而且其中优秀作品还构成了现代“诗化小说”的前驱,换言之,唐传奇除了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品味和超越,生活浪漫性的直接表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虚实相生的“诗笔”到唐传奇才开始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并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一般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运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C.只有唐传奇中的空白点才能召唤读者参与,所以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
  D.《柳毅传》《莺莺传》等作品的“诗笔”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昆仑奴》的“诗笔”则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中拘囿较多,未能尽情显示六朝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
  B.受时代影响,唐传奇中塑造的人物多怀诗才,诗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
  C.唐传奇所塑造的各种动物、精怪也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浪漫气息。
  D.唐传奇中关于李舟、李牟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有多篇,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
  3.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引用《对床夜语》之语,旨在引出唐传奇具有运用虚实相生的“诗笔”手段塑造人物的特点。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对唐代传奇小说的贡献。
  C.材料二整体呈现“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则以并列式结构加以论述。
  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举例论证时,大多为边举例,边进行评述,使唐传奇的诗意笔法得到不同阐释。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对《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效果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