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80字。

  南京市树人学校2023年10月九上月考(教师讲评版本)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24分)
  同学,你好!新初三的语文学习一定令你着迷。来,少年,拿起笔,奔跑吧!
  学校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与小强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自强??源起与发展】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6分)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也应当勤勉不懈,奋发进取。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很多“自强”式人物:“人民诗人”艾青站在祖国破碎的山河上,含泪呐喊《我爱这土地》;欧阳修虽遭贬谪,却依然心无旁wù(▲)地造福一方百姓,获得无数赞yù(▲)……此外,无论是《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还是《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亦皆是箴(▲)言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体现。因此,▲。
  (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4分)
  恪(          )守 心无旁wù(           ) 赞yù(           ) 箴(          )言
  (2)请根据以上选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一句话,将该段落补充完整。(30字左右)(2分)
  【自强??诗词中的形象】
  2.请根据解析文字,默写相关诗句。(10分)
  (1)自强不息,是李白在人生困顿之际依旧以乐观豪迈的精神激励自身。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题)
  (2)自强不息,是__________________(填诗人)面对世事沧桑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自强不息,是韩愈即使年迈苍老依旧忠君报国之心不减。 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自强不息,是范仲淹虽遭贬谪依旧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5)自强不息,是汉乐府诗中由对宇宙的探寻而转入的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6)自强不息,是欧阳修身居贬所依旧积极豁达,与民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
  ——《醉翁亭记》
  【自强??传递时代最强音】
  3.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自古至今,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液之中,并在新时代产生了新的内涵。(8分)
  (1)小强同络,查到“强”的甲骨文体(如图),他发现这个字左边部分和右上角合在一起,就是“弘”。“弘”,弓声也,特指声音洪大。而右下角则像“虫”。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强”的本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随着字形演变,“强”的本义不再使用,引申出其他意义,以下成语中的加点字与“自强不息”“强”意思最接近的是(    )(1分)
  A.强词夺理 B.发愤图强 C.富国强兵 D.博闻强识
  (3)开学已一月有余,但小强同学因为不适应九年级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打起了退堂鼓,产生了厌倦的念头,作为他的好朋友,你将怎样运用所学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知识来规劝他?(4分)
  (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如何才能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呢?请参考以下知识卡片,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下联拟写出上联。(2分)
  知识卡片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极个别情况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知识卡片2: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互相衔接,但又不能单调重复。格式仄起平收。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恒怀兴邦愿
  下联:奋斗常存报国心
  二(42分)
  阅读下面苏轼的诗文,完成4-8题。(13分)
  (一)与子由弟书①
  宋??苏轼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②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③,所食刍豢④,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选自《苏轼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⑤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⑥,粗识轩辕奏乐声⑦。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东坡全集》中华书局2021年4月版)
  注释:①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轼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属广东省)。②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③堂庖:指富贵大户的厨房。④刍豢:泛指家畜。⑤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苏轼遇赦北还,作于自海南岛返回时。⑥鲁叟:指孔子。孔子曾说,王道不实行,要乘小筏到海外。⑦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此说玄理。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得 铢 两 于 肯 綮 之 间 意 甚 喜 之 如 食 蟹 螯
  5.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率数日辄一食 辄: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