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8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
时间:120分钟 总分: 150分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中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 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神”。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 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而在宋、元以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 更为显著了。 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和顺积中”,就是要如同孔子评《关 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李渔《闲情偶寄》)。 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如《窦娥冤》的伸冤 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 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摘编自师阳《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
材料二: 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 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 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 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 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 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 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 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反映世袭贵族阶层的理念,守护家族利益,注重血缘关系,尊崇祖制礼仪,强调平等仁爱。
B.墨家维护他人利益,主张节用,倡导非攻,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
C.法家认为人有利己之心,治国应诱以利益,施以权术,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遵循法规。
D. 中国从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更为显著地体现了以温柔折中为主调,“中和”、不走极端的美学追求。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讲究“哀而不伤”,所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历尽人生种种悲剧的痛苦终在和丈夫蔡伯喈团圆后消解中和。
B.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C.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达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而法家为保证君主的权势反对崇拜先圣。
D.儒、墨、法三家不仅在道德观、圣人观、人才观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对爱、德、贤、圣等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同。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
B.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C.“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D.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述思路。
(5) 儒家思想可能为解决三大矛盾提供什么“智慧”?阅读三则材料,结合你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加以说明。
2.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明灯
鲁迅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 的声息——“熄掉他罢!”
这屯上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须查黄历,看那上面是否写着“不宜出行”。不拘禁忌地坐在茶 馆里的不过几个以豁达自居的青年人。
现在也无非就是这茶馆里的空气有些紧张。
“还是这样么?”三角脸的拿起茶碗,问。
“听说,还是这样,”方头说,“还是尽说‘熄掉他熄掉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