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60字。
9.《说“木叶”》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小阅读-课内
1.从上述引文中,你感悟到“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请参照原文段概括为3点。
答:①“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
②“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
③“木”的第三个艺术特征: 。
二、名句名篇默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
(2)《<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的“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曾出现过“落木”,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
②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③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
④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⑤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③⑤②①④
4.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十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
题目:作者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emo”已经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词,突如其来的感伤,生活沮丧颓废,对未o”o”,如果不加重视,持续下去可能就会形成真正的情绪障碍, ①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