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240字。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先秦时代是中国文言文形成并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那个时代的文言文虽然离所谓“今古文”还较有距离,但已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应该说,从先秦开始,中华绚烂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也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当然,读了古诗文,的确可能不能马上看到什么成效,获得什么收益。但是,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因此产生了功利思想,但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须继承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B.先秦时代的文言文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
  C.现存的唐诗,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这是唐诗受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体现了李白对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时的迷茫和他的豪迈自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古诗文(词)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文史学家顾随先生针对人们认为学习古诗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的问题做出了有力的答复。
  C.阅读古诗词,我们往往能从中学习到诗人的自信,乐观,能够感受到希望,未来以及阳光。
  D.中国古典诗词依然热度不减,其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依然可以为当代人提供精神动力。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D.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著名学者顾随认为,学习古诗文可以使我们成为更好的现代人。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5.学校将举行“走进唐诗”系列活动,让你写一篇推介词。请依据材料二列出推介词的要点。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