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250字。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前不久,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公布,95个项目入选。这一动作引发关注,“冷门绝学”这一表述更是让人不由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秘籍绝技”。
其实从2018年起,我国就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2020年又增设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旨在抢救、整理、发掘和强化那些濒临消亡、研究薄弱,但具有文化传承价值与重要学术意义的特色学科。套用生物界的说法,冷门绝学相当于“珍稀濒危物种”。从学科领域看,冷门绝学涵盖甲骨学、简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等。
比如甲骨学,主要研究我国上古时期甲骨文字。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系统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商周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可据以追索殷商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从甲骨文发现至今120多年来,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4000余个,比较好认的字陆续被认出,但也只有1500个左右。中国文字博物馆曾发布“悬赏公告”: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单字奖励5万元。然而这份“悬赏令”,却鲜有人揭榜成功,其中艰难可见一斑。
有学者指出,冷门绝学之所以冷门,并不在于其学术生命力的枯竭,而是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较为疏离。可以说,冷门绝学绝非无关紧要的“一笔”,而是“重要伏笔”。
冷门绝学也是济世之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保护冷门绝学就是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因为我们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比如,拯救了无数人的青蒿素是屠呦呦团队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等古籍中获得的灵感,而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是典型的冷门绝学,中医古籍卷帙浩繁、晦涩难懂,研究者们在旧纸堆里苦苦寻觅,不仅要掌握医学知识,还要打破学术壁垒。
冷门绝学承载基因“密码”。有人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还有人说,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其潜移默化性,它会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并在与时代的碰撞中不断抽出生命的新绿。比如,唐宋古文运动,倡导先秦散文文风,提出“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一扫绮靡晦涩之风。
冷门绝学既是我们现在了解过去的媒介,也是世界了解我们的“信使”,能为我们埋下文化的种子。通过甲骨文,我们得以跨越三千多年,读懂商王武丁写给已故妻子妇好的情书;通过被誉为“墙上博物馆”的敦煌壁画,我们得以一窥被称为“华戎所交一都会”的古代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开放包容。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对“过去与现在”有一番独到理解,“过去的事,看来像没有什么关痛痒,但是现在的情形,都是从过去渐渐变来”。传统之用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懂得向前人学习智慧。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现在与未来的负责。
目前,研究和保护冷门绝学,已经走出两条可行之路。一是通过复原历史、追溯源头“知所从来”,回答“何以中国”的问题;二是汲取历史智慧,守正创新,助力当代发展,回答“知所将往”的宏大时代命题。如何让冷门绝学走出“冷”和“绝”的境况,进而绝处逢生、延绵生长,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甘于“比慢”,做长期主义者。对冷门绝学传承者来说,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破译甲骨文“悬赏公告”鲜有人揭榜成功,说明冷门绝学研究不能靠投入。
B.在现实有需要时往往拿不出、用不上,导致冷门学科的学术生命力不强。
C.冷门绝学要“传下去”,必须先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活起来”“火起来”。
D.延续冷门绝学研究不能只依靠情怀,还要为研究者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2.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A.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中国敦煌学研究在石窟保护、艺术研究、文献利用等方面成绩斐然,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
B.季羡林精通古老的梵文、吐火罗文,他借助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的考证,解决了胡适和陈垣的浮屠与佛先后之争的问题。
C.mRNA领域被称为“科学上的一潭死水”,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基于mRNA技术研制出了首批疫苗来应对燃眉之急。
D.樊锦诗选择条件艰苦、地处偏僻的敦煌,“一生就做一件事”,守护、研究、弘扬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由冷门绝学联想到武林秘籍,既借此引出对冷门绝学的介绍,又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文章论述了冷门绝学的内涵、价值以及如何发展三方面的问题,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
C.文章举唐宋古文运动为例,证明冷门绝学可以帮助我们汲取历史智慧,守正创新,并助力当下发展。
D.文章借用其他领域的词语,如“珍稀濒危物种”“硬通货”“上新”等,让专业性论述变得较易理解。
4.发表议论往往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本文的现实针对性。
5.有观点认为既然是冷门绝学,说明研究的人少,没有什么用处,失传了也没关系。你要怎么说服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据材料列出主要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进城的一天
袁哲生
天还没亮,同仁嫂便起身弄粥。小癞痢罩上一件爸爸留下来的大棉袄,一股脑儿地奔到房间的另一角落,挨着灶,蹲在一只竹丝篮子旁。小癞痢往里拨开一层棉絮,环手抱起一只恹恹的病狗,那狗睁着一双无神的圆眼,原本黑油油的卷毛像褪色的干草一般。趁着天未亮、人未起,小癞痢和同仁嫂要赶到渡口去,过河,进城里给毛球儿看大夫。入黑以后,再趁着夜色回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