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
《红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的“三美〞原那么;
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理解意象“红烛〞的作用;
3、感受诗歌蕴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一项解构的方式进行比照,帮助学生领悟“蜡炬”和“红烛”两个意象在象征内涵和所寄情感上的不同以及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不同。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文学作品是闻一多先生的《红烛》。或许在你们的初中时代,就曾听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爱国热血的先驱。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他以激情洋溢的言辞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热爱。
这位文学巨匠的最后一次演讲,如同一支燃烧的红烛,照亮了他的一生。这场演讲不仅仅是文字的奏响,更是他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定宣言。在这个重要的瞬间,他不仅回顾了自己的文学生涯,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在时代浪潮中奋斗的英雄形象。
闻一多先生的坚韧、豁达,以及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他的一生,如同一支红烛,燃尽了自己,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学之光。现在,我们将深入学习他的作品《红烛》,感受他笔下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文学的海洋,探索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温暖。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你们会对闻一多先生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启示。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老师:我们要一起深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现在是红烛》。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红烛为载体,表达了深沉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请大家自读文本,思考这篇诗的抒情脉络、高尚情操以及抒情方式。
抒情的脉络:
老师:学生A,请分享一下诗中对红烛的描写有哪些层次,以及这些描写是如何传达了诗人的思想和人生哲学的?
学生A:老师,诗中描写红烛的颜色有“赤红”的、“血色”的,这不仅突显了红烛的明亮,还寓意着热血奋斗的精神。同时,红烛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传达了对奉献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红烛的崇敬。
老师: 学生A,你的回答较为具体,很好地捕捉到了诗中红烛形象的层次,对于灰泪的解读也很到位。
高尚的情操:
老师:学生B,请分享一下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激情,以及诗人对红烛精神的理解有哪些?
学生B:老师,诗中红烛通过“为谁而燃烧?”的反问,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则表明了红烛的奉献精神,诗人将这种奉献看作是一种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