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00字。
《祝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并理解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典型社会环境,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一、知人论世之作者作品
1、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创作出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继而写出《孔乙己》《药》等,共14篇小说编成《呐喊》;1924年2月发表《祝福》,此后至1925年11月,他又创作出十篇小说,共同编成第二部小说集《彷徨》。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热风》《坟》等。
先生去世时有这样一副挽联“举世如野草彷徨南腔北调三闲二心尽是可怜阿Q相,独自向热风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总求改变死魂灵”,挽联中涵盖了先生的著作。
作为《彷徨》的第一篇文章,《祝福》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背景,我们才能了解作者意在复兴意在改变的写作目的,才能读懂文章。
二、知人论世之创作背景
《祝福》选自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彷徨》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在《题<彷徨>》一诗中,鲁迅说“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是说自己在新旧文化阵营之间徘徊、彷徨,在《彷徨》的扉页上,他引用了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对中国命运的关注和对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探索。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更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讨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创作了小说《祝福》。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揭示了它们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然性。
三、解题
“祝福”,是指旧时浙江一带每年年底的一种习俗。时间约在除夕前的某一天,是当地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典,以祭神祭祖、祈求来年幸福为主要内容,极为庄严肃穆,在深夜举行,不允许妇女参加。
四、疏通文章之情节梳理
(一)、了解文体知识——小说(主题)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在思考小说的时候,我们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