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080字。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文学现象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文学思湖和流派、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机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可以说,经典作品是在一定的文学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最佳结果,它既积淀着某些最重要的文学经验,又制约着此后的文学生产。
  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关系密切,它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
  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经典作品始终是出发点和归宿,无论哪一个时代、民族的文学,也无论哪一种文学思潮、流派和倾向,都是以某些经典作家作品为标志的。这些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如果疏离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就只能是一种空谈。
  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研究的成果、文学批评文字本身应当是以文学性语言写成的,这种文学性语言主要来自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往往通过自己的经典作品为本国文学创立了规范性语言,这些经典本身也成为本民族标准文学语言甚至标准普通语言的最佳体现。如意大利民族诗人但丁的《神曲》实践了他在《论俗语》中提出的主张,成为以意大利语写成的一部优秀作品,不仅为本民族诗歌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意大利文学语言的规范化、促进民族语言统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莎士比亚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哈姆雷特》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语言丰富、生动、形象而富于变化,各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各具个性特色。这些经典作品有力推动了英国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至今仍是人们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的典范。由此可见,标准、纯洁、流畅而优美的语言就存在于一部部文学经典中。系统而经常地阅读外国文学经典,既为文学感性经验的积累提供了保证,也是进行研究的必要前提。经典阅读是研究者加强语言修养的基本训练,是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体操”,是使学术话语规范化、完善化的必由之路。事实上,每一位真正有成就、形成自己话语特色的作家或研究者,都离不开经典作品的长期熏陶与滋养。
  广义的“文学经典”应当包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这类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朱光潜说:“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书籍虽是汗牛充栋,但真正有科学价值且影响深广的只有两部书,一部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另一部是十九世纪初期黑格尔的《美学》。”如果说文学理论经典阐述了文学的基本原理,经由对文学的起源、本质、构成因素、存在形态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系统探讨,构成了关于文学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本观念体系,那么文学批评经典则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深入研究,显示出历代研究者的关注侧重、问题意识、切入视角和批评方法。他们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核心概念和常用提法,乃至行文方式和话语风格,都为后来的研究者和批评家提供了不可忽视的范例与参照。沿着文学批评史的脉络系统阅读德菜顿、狄德罗、萨缪尔•约翰逊、莱辛、别林斯基、圣伯夫、泰纳、勃兰兑斯等批评家留下的文学批评遗产,就有可能掌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避免被某种偶然碰见的“最新”理论著作弄得晕头转向。所以,哈罗德•布鲁姆才一再强调:“经典是真正的记忆艺术,是文化思考的真正基础。”毫无疑问,熟读精研外国文学批评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必要而可靠的基础。
  (摘编自汪介之《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与更新》)
  材料二:
  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我们认为,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转向和拓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
  B.但丁的优秀作品《神曲》,不仅为本民族诗歌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意大利文学语言的规范化、促进民族语言统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C.后来的文学研究者,沿着文学批评史的脉络系统阅读批评家们留下来的文学批评遗产,就能够掌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D.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只要从原有的文本研究转向文本生成渊源考证与生成要素的研究,就能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经典是话语体系的言说对象,也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可见文学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对文学经典作品的研究。
  B.研究者加强语言修养的基础就是不断地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训练,同时也离不开经典作品的长期熏陶与滋养。
  C.如果研究者想要使文学批评语言带有文学性,就要向文学经典学习,因为文学经典中的语言本身就是规范的文学语言。
  D.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注重转向与拓展,所以,应该立即停止原有的文本研究,进行文本生成渊源的考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文本研究的一项是(3分)
  A.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B.毛姆《月亮与六便士》完美主义思想价值的研究。
  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艺术表现手法的研究。
  D.雨果《悲惨世界》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研究。
  4.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5.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谈谈研究外国文学为什么要从经典作品入手?(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乌江引(节选)
  庞贝
  钱副局长有美学的眼光,好似他那副眼镜也透着这种美,他也能在这些枯燥的密码中发现美。破译“展密”之后年余间,二局破获敌军百余种密码,每破一个都记在那个黑皮本上,钱副局长竟然名之为“百美图”!这当然是破译科的大功劳,前方军团靠这个打胜仗。二局破译高手其实就是这三位:局长曾勉,破译科长曹大冶,副科长邹生。
  二局人马是“特殊之中的特殊”,曹大冶无疑是“这个材料”。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