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040字。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七调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太空电梯畅想曲 王诗雨
“女士们,先生们,太空电梯即将到达失重空间站,请做好准备,从右侧梯门下梯。”如果有一天,人们听见这样的播报声,会不会以为是在梦里?
20世纪初,被誉为俄罗斯“航天之父”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可真有这样的构想。这个构想,其实很朴素——在地面上建设一座高到超乎想象的铁塔,一直建到地球同步轨道为止,在铁塔内架设电梯,人们便可以搭着电梯进入外太空。
从太空中“扔”下绳索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构想,与大家对电梯的认知最为接近,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地球同步轨道高度为35786千米,而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位于迪拜的哈利法塔,高度只有828米。
差距太过悬殊,就像巨人和蚂蚁。这样一来,建一座太空电梯就像痴人说梦了!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想一想,假如要把一只风筝放到250米的高空,除了在地面上奔跑,不断放长线绳,将风筝放飞到空中,还能怎么做?能不能坐直升机到更高空,将风筝扔出,慢慢放线,让风筝到达250米的空中?
虽然这是个很不严谨的类比,但它体现出来的逆向思维,给太空电梯的建造提供了一个思路。如果想要建造一座直达外太空的电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提供绳索轨道,既然从地面向上建造不现实,那能不能从太空中“扔”下绳索,就像扔风筝线一样?
也就是说,可以先发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然后从卫星上伸出绳索“垂”到地面上,在地面一端固定,形成太空电梯的运行轨道。
这就不用建塔了,只需“几根绳索”就行了。
这样一想,建造太空电梯,就显得不那么镜花水月,如今的太空电梯计划,也都是基于这个模型。
寻找最强缆绳材料
在众多太空电梯计划中,最受人瞩目的,是日本在2012年宣布的太空电梯计划。
当时,尤其擅长建高塔的日本著名建筑公司大林组,宣布要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太空电梯。然而,距离计划启动已经过去了10年之久,前景似乎不容乐观,就连大林组公司内部一直参与太空电梯研发的高级工程师石川洋二都坦言:这个项目越是尝试,就越是困难。
比如电梯厢体上下运动所需的缆绳,实际并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随着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像播报汽车、火车到站一样向旅客播报“太空电梯即将到达失重空间站”,现在听到可能会以为是在梦里,但有一天或许会成为现实。
B.为了让康斯坦丁的太空电梯构想变为灿烂的现实,人们制订了众多的太空电梯计划,其中日本在2012年宣布的太空电梯计划最具操作性。
C.先发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然后从卫星上伸出绳索“垂”到地面上,在地面一端固定,如果不借助类比和逆向思维,就难以得到这个金点子。
D.在太空电梯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而且研究愈深入,困难愈多,但只要坚定信心,绝不放弃,困难很可能会一个个被克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空电梯厢体上下运动所需的缆绳,不像我们楼房电梯的缆绳有时会处于静止状态。
B.太空电梯缆绳要有高抗拉强度,单就抗拉强度而言,现有的碳纳米管完全胜任做缆绳。
C.现在奔赴太空的成本巨大,建造太空电梯是大幅度降低奔赴太空成本的唯一途径。
D.碳纳米管在抗磨损、抗氧化等方面还需要完善,否则,将不适合做太空电梯的缆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太空电梯要研发成功,就必将依赖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的碳纳米管研究成果。
B.虽说越尝试越困难,但可喜的是有众多太空电梯研究团队,相信终有团队会有所突破。
C.多少年来,为了降低奔赴太空的成本,各太空电梯研究团队一直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
D.日本大林组对太空电梯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太空电梯缆绳从上到下的安装方式。
4.如何开展科学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科普文章要有可读性,便于读者理解。为此,本文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眼中含着泪花,低声地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