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80字。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I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苏州沧浪亭
  ①人们一提起苏州园林,总感到它封闭在高墙之内,窈然深锁,开畅不足。当然这是受历史条件所限,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但古代的匠师们,能在这个小天地中创造别具风格的宅园,间隔了城市与山林的空间;如将园墙拆去,则面貌顿异,一无足取了。苏州尚有一座沧浪亭,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名园。这座院子的外貌,非属封闭式。因野溪之水,自南因泽徊曲折,过“结草庵”涟漪一碧,与园周匝,从钓鱼台至藕花水榭一带,古台芳榭,高树长廊,未入园而隔水迎人,游者已为之神驰遐想了。
  ②沧浪亭是个面水园林,可是园内则以山为主,山水截然分隔。“水令人远,石令人幽”,游者度平桥入门,则山严林肃,矍然岑寂,转眼之间,感觉为之一变。园周以复廊,廊间以花墙,两面可行。园外景色,自漏窗中投入,最逗游人。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此沧浪亭构思之着眼处。若无一水萦带,则园中一丘一壑,平淡原无足观,不能与他园争胜。园外一笔,妙手得之,对比之运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③园林苍古,在于树老石拙,唯此园最为突出。而堂轩无藻饰,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高洁无一点金粉气。明道堂闾敞四合,是为主厅。其北峰峦若屏,耸然出乔木中者,即所谓沧浪亭。游者可凭临全园,山旁曲廊随坡,可拼可憩。其西轩窗三五,自成院落,地穴门洞,造型多样;而漏窗一端,品类为中国诸园冠。
  ④看山楼居园之西南隅,筑于洞曲之上,近俯南园,平畴村舍(今已皆易建筑),远眺楞伽七子诸峰,隐现槛前。园前环水,园外借山,此园皆得之。
  ⑤园多乔木修竹,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小园兰香,时盈客袖,粉墙竹影,天然画本,宜静观,宜雅游,宜作画。从宋代苏子美、欧阳修、梅圣俞,直到近代名画家吴昌硕,名篇成恢,美不胜收,尤以沧浪亭最早主人苏子美的绝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暧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呜”,最能写出其中静趣。
  ⑥沧浪亭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五代钱氏时为广陵王元璋池馆,或云其近戚吴军节度使孙承佑所作。宋庆历间苏舜卿(子美)买地作亭,名曰“沧浪”,后为章申公家所有。建炎间毁,复归韩世忠。自元迄明为僧舍。明嘉靖间筑妙隐庵,韩靳王祠。释文瑛复子美之业于荒残不治之余。清康熙间朱荦抚吴重修,增建苏公祠以及五百名贤祠(今明道堂西),又构亭。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重修,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重建,遂成今状。门首刻有图,为最有价值的图文史料。沧浪亭在性质上与他园有别,即长期以来,略似公共性园林,官钟“宴宴”,文人“雅集”,胥皆于此,宜乎其设计处理,别具一格。
  1.下列关于沧浪亭的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沧浪亭设计精妙,突破了多数传统苏州园林具有的局限性。
  B.沧浪亭虽以山为主,但精彩的风景大都在萦带园林的水中。
  C.沧浪亭的植物不仅让园林更显古朴幽深,本身亦优美如画。
  D.沧浪亭虽曾为私家园林,但后来长期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
  2.下列对本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形式整齐、结构相似的整句与形式不同、长短各异的散句交替出现,落错有致。
  B.文中多处引用古代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展现沧浪亭的文化气息以及作者的斐然文采。
  C.本文的语言古朴考究,文中所描写的沧浪亭古老雅致,文章的风格与内容和谐统一。
  D.本文的语言不仅十分优美,而且清晰准确,生动客观地说明了沧浪亭的外貌和历史。
  3.我们在教材中学习过的《苏州园林》一文中,提到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沧浪亭也是苏州园林之一,请依据本文内容,简要说明沧浪亭在哪一处的设计上既“因地制宜”,又“自出心裁”。(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久读成习惯
  ①有一个喜欢读书的朋友,说他经常对感兴趣的书要看好几遍,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要查词典后备注出来,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阅读者。也不知是不是一丝不苟的习惯培养了他,整个人从头到脚都散发出一种靠谱的气质,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总是很容易就能生出信任来。
  ②自以为自己也是个爱读书的过来人,读书读到这么精致的程度,却是从来没有过。上学的时候经常在课堂上一边偷看闲书,一边兼顾着听课,养成了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一副快马加鞭的节奏,读到酣畅处由不得着急先去翻看结尾,再返回补上前情浏览。这样一来,看似读了很多书,常常不过图了个快意恩仇,沉淀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