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6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 9 课的一篇古诗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这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当前时局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2.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需要通过理解词意、分析意象、品味语言等方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和意义。
  二、核心素养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语言,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学生能够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词意和分析意象:通过对词意的理解和对意象的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中的意境。
  - 品味语言和体会情感:通过品味词中的语言和体会词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2. 教学难点:
  - 理解词中的用典:这首词中运用了多个历史典故,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典故的含义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和意义。
  - 把握词中的对比和用意:这首词中运用了多个对比,学生需要把握这些对比的用意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2.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词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
  5.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意和意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教师可以讲述辛弃疾的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在创作这首词时的心境和情感。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显著。辛弃疾出生于 1140 年,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勇气。在 1161 年,金国军队南侵,辛弃疾组织了一支 2000 多人的起义军,反抗金国的统治。后来,他又加入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