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680字。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谈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方言是作家的精神之根和生命之根扎向纵深处的丰厚土壤,也是作家构建文学语言大厦的根基和砖瓦。方言的滋养与浸润是浸入血脉的,默默地推动作家形成独特的语言审美和创作个性。
从语言学的意义上讲,方言是“地方语言”,即“土语”,是局部地区的传统通用语言。很多方言保留了诸多古音、古词,古韵,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和传承不息的文化脉络。中国地域辽间,民族众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方言的普遍存在,形成了以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为边界的语言区隔。在特定的语境下,很多方言充满了奥义,很多时候用通用语言都难以准确诠释,这源自方言的生动形象和丰厚内涵。有时它比通用语言更具魅力,更具表达上的通透性。
方言以极高的辨识度,占据着一方的语言高地,在社会历史的演进中,面对各种外来语、流行语和新语汇源源不断地输入,方言依然持久而坚韧地保持它自身的内在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凭借方言和口音来认祖归宗,判断特定人员的乡籍。
文学史上,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对方言是屏蔽的,作者都使用纯正的雅言书写,从而保证了传统经典在各民族和各朝代的诵读与流传。方言进入文学,是叙事文学产生之后的产物,破冰始自唐人的笔记小说,宋话本持续跟进,到明朝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便彻底打破禁之门,让方言走进了故事文本,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在发轫之初,一批重量级作家都在主动规避方言,尽量使用明白通晓的大众语言。这种大众语言是全民都能够读懂的,从而保证了作品传播的有效性,如果作品过度使用方言,很容易形成阅读障碍,阻塞了传播通道,不利于文本传播。一些地区的方言,外地人听来就像外语,很难进入文学阅读层面。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以方言之美创造叙事语言之美,是大家共同遵循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对丰富叙事句子的语义功不可没,不过,方言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冷僻字和冷僻词太多,那么在小说中使用方言,应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
蓬勃发展的现代语言并未挤占方言的生存空间,各地方言依然保持着既有的风貌。作家对于方言依然情有独钟。正是由于方言的合理使用,使作品自然嵌入地方文化色彩,既蕴含了乡愁,也暗藏着寻根意识,作家与方言的关系就是土地与种子的关系,其作品也就成了“地理标志产品”。
(摘编自李春平《文学作品中方言的慎用与巧用》)
材料二:
在互境下通过、并体人的编所形成的“方言在人中形了一格的力了年一代个化的方式、成为一行文化现象。
在社会,语生产只在少数人中,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个人都掌提了话生产的工,有了自我表达的和平话生产随之活起来。富有创神的年人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言对作家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作家构建文学语言大厦的根基和砖瓦,也让作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语言审美和创作个性。 B.自身的生动形象和丰厚内涵,使很多方言充满了用通用语言都难以准确诠释的奥义,也让方言比通用语言更具魅力,更具表达上的通透性。 C.文学史上,唐代以前的文学典籍均由创作者用纯正的雅言书写,其中很少使用方言,这样能保证传统经典在各民族和各朝代的诵读与流传。 D.传统社会中只有少数人掌握话语生产,如今每个人都掌握了话语生产的工具,拥有了自我表达的渠道和平台,开始大规模造“梗”游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从语言学角度看,方言就是保留了诸多古音、古词、古的的“地方语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和传承不息的文化脉络。 B.当代文学创作中,方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肯定其对丰富叙事句子的语义起到的作用,又要注意其中的冷解字和冷僻词。 C.由于自带地域文化、身份认同属性,“方言梗”能够唤起人们的代入感,激发同一方言区人们的集体共鸣和二次创作的热情。 D.在网络空间匿名的状态下,很多人都乐于通过自带幽默色彩的“方言梗”,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高度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B.尚爱乡音醒病耳,隔墙时有卖饧人。(宋•范成大《元夕》) C.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明•李昌棋《乡人至夜话》) D.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明•唐寅《闻门即事》) 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述思路。(4分) 5.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方言的特殊性并简析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烟雨沧浪亭 申琳
隔一弯清澈的葑溪向南望,一带曲廊蜿蜒临水,园内林木青翠欲滴,假山在望、有亭翼然……山、水、林、亭相依相映,果然是一处得自然真趣的园林胜景。
跨过门前的葑溪,是临水的一带复廊,沿廊两侧正是沧浪亭园林的精华之处;廊北是古葑溪的一弯清流,廊南是叠石堆土的假山,飞檐凌空的沧浪亭正高踞假山之上,四围苔痕青青,古树参天。作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已历近千年的历史烟雨,园林建筑屡毁屡建,唯一不变的,是这复廊两侧的一水一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