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41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新乐府?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其收录标准说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但由于郭茂倩依据了丰富的音乐文献,且依据的音乐文献大多失传,其界定的具体依据,今天我们是无从得知的,这就给后人造成了困扰,比如,哪些作品曾经是唐代的新歌曲?《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补辑,一直处在争论之中。
  早在1995年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一文,对新乐府应该如何界定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她对“唐世之新歌”予以绝对的认可,据此进一步提出新乐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乐府指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形成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狭义的新乐府指广义的新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部分歌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乐府,有些乐府并不具有典型的歌辞性标题,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绝大部分就不是这类题目,所以若以此衡量恐怕会遗漏一批新乐府辞;有些诗题虽带有“歌”“行”“曲”等标志,但未必就是乐府诗,如刘禹锡的《城西行》就不在其乐府卷中。因此,此标准仍然有待完善。其后,人们纷纷尝试制订更为具体的判定标准。人们之所以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乐府作品,体现了新乐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学价值。采用新乐府的形式记录历史、反映现实民生、追求理想政治,也是中国古代士人艺术理想与政治理想的完美结合。
  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拟定的标准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不能完美诠释唐代新乐府,这里就给研究者留下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还有新题乐府的概念。新题乐府侧重于表达题目的创新,其实和新乐府是一回事。根据实际创作情况来看,唐人所说的新乐府很丰富,既包括如元(稹)白(居易)新乐府那样揭露现实、批评政治的作品,也包括如娱乐场合演唱的作品。至于唐后,历代不乏题为新乐府的作品,都属于诗人的拟作了。
  (摘编自张煜《新乐府相关问题辨析》)
  材料二:
  认为新乐府概念不明而质疑新乐府运动存在的观点,主要源于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的误解:“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人们在解读时,基本是将“常”通假为“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茂倩对新乐府的界定标准是正确的,但他所依据的音乐文献大多失传,因此按照郭茂倩的标准很难界定新乐府。
  B. 尽管葛晓音对如何界定新乐府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且提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但这一标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C. 对新乐府的界定始于郭茂倩,其后人们不断尝试制订新的界定标准,但都不尽如人意,仍需进一步开拓研究。
  D. 对“未常被于声”中“常”字的不同解读导致人们对郭茂倩的新乐府界定的不同理解,直到吴相洲确定为“尝”后,这一问题才解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人们对郭茂倩新乐府的界定有误读,但材料一并没有对此给出自己的解读。
  B. 有些唐代诗歌标题中虽然有“歌”“行”等标志,但仍不属于新乐府,因此新乐府的标准仍然有待完善。
  C. 按照《乐府诗集》“出版说明”对“未常被于声”的解读来界定乐府,可能会使乐府与诗的边界不清晰。
  D. 材料二认为,新乐府作品有的已人乐,有的未人乐,但创作者们还是有被采诗入乐的心理期待。
  3. 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论证新乐府具有歌辞性质观点的一项是(   )
  A.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B. “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任华《寄杜拾遗》)
  C. “文人乐府,亦有不谐钟吕,直自为诗者矣。”(冯班《钝吟杂录》)
  D. “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旧唐书•李贺传》)
  4.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 结合材料一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归入新乐府的理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郭茂倩对新乐府的界定标准是正确的”说法不当,根据材料可知,郭茂倩的界定标准可以说是“明确”的,但未必是“正确”的;
  C.“始于郭茂倩”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但不代表郭茂倩是第一个界定的人;
  D.“直到吴相洲确定为‘尝’后”理解不当,文中说的是吴相洲确定为“常”。
  故选B。
  【2题详解】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水蒲桃①的迁徙
  王溱
  我就是那棵水蒲桃。
  我伫立在河涌②边一家小餐馆的后门处,距河涌5.2米。5.2米太远了。我的根一直在悄悄朝水的方向延伸,迁徙。我坚信吸饱了水的壮硕根系足以拖动我笨重的躯干。一年,十年,或者百年,总有一天我可以匍匐于水面,看水蟑螂傻头傻脑地蹬腿兜圈,看水草顽皮地借着微波轻挠石头,看有情人对着涟漪中的倒影想心事……水是归宿。我名字里的“水”字绝非空穴来风。
  经营餐馆的是一对小夫妻——阿强和阿莲。
  阿莲时常在后门旁择菜洗菜,动作麻溜,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