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30字。

  红烛
  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诗人
  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得着火,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
  1.文学常识
  闻一多 (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七子之歌》等。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
  1932年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2.写作背景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
  3.相关知识
  “三美”诗论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