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830字。
2024届高三信息押题卷(二)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机器人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生产和生活中。机器人有多种类型,尺寸从微观到宏观不等。通常,在工业生产、服务行业和军事战争中都有宏观机器人的身影。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体内介入诊断和治疗,宏观机器人往往由于尺寸过大而应用受限。因此,微纳机器人应运而生。该类机器人能在微纳尺度上执行任务且具有优异的灵活性、适应性,此外,该类机器人还能以集群的方式协同作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微纳机器人俨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靶向药物传送与释放、疾病诊断与治疗等。此外,微纳机器人在军事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纳米加工、高端制造和环境监测之中的应用也不容小觑。
微纳机器人的研究核心是驱动技术。微纳机器人的驱动方法大致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混合方法。常用的物理驱动方法是通过磁、电、光、热、声和压电等机制实现的。其中,磁驱动的应用最为广泛。Nelson课题组致力于磁驱动螺旋微机器人的研究,他们使用低强度旋转磁场为机器人提供驱动,螺旋的形状设计也有助于机器人穿过不同的材料和流体。虽然磁驱动具有穿透力强、可远程驱动以及无损驱动活体生物材料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考虑高强度磁场面向生物医学应用的安全性。
电是继磁之后首选的驱动机制。研究人员通常以电泳力和介电泳力、介电泳和微流控结合、电、电渗力和电润湿等方式进行驱动,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用电场刺激来驱动由心肌细胞或骨骼肌细胞和微纳结构结合而成的类生命机器人,然而电极的存在往往限制了电驱动在生物医学方向的应用。除了磁和电驱动以外,光驱动、热驱动、声驱动、压电驱动等方式均成为微纳机器人常用的驱动方式。虽然这些驱动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光驱动具有精准的靶向性,声驱动具有较大的驱动力等,但也存在着不足,如光驱动和热驱动易对生物材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压电驱动的应用易受限于机器人的尺寸等。尽管在所有的驱动方式中物理驱动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化学方法的驱动也是不容忽视的。
化学驱动通常依靠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来驱动具有不同外形特征的微纳机器人,如纳米棒、微夹持器、火箭式管状结构、生物分子等。纳米颗粒和纳米棒易于表面修饰,管式机器人易产生较大的推进力,非对称的Pt制的纳米机器人可以产生稳定的旋转运动。化学方式下,驱动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优化,如探索生物兼容性更好的燃料,测定最佳掺杂浓度,调整操作环境的温度等。尽管化学驱动有很多优势,但是体内应用的高风险性、推进精准度不足、作用时间短以及缺少反馈都是亟待解决的挑战。
大自然往往会给研究人员以最大的馈赠,许多生物材料都已成为微纳机器人的驱动器。应用最广泛的应属带有鞭毛的细菌、藻类细胞和精子细胞。其最显著的优势是生物兼容性好,最致命的不足是由于要维持生物分子活性而导致其应用环境十分受限。混合驱动方法是将上述的方法进行选择性地结合,可以对多种驱动方式取长补短。例如,电磁场驱动和趋药性自驱动的分时复用,以及磁驱动和压电、声、光驱动方式的结合。该方式可以提升微纳机器人的性能,增加其功能,但同时也增加了外部条件以及控制方法的复杂度。
(摘编自《微纳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概述》)
材料二:
李金星设计了外观类似火箭的微纳机器人,可以在活体动物的肠道中运行,并在完成任务后对其进行生物降解。
微纳机器人是生物医学领域的新课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工业生产、体内介入诊断和治疗及军事战争中都能看到宏观机器人的身影。
B. 李金星设计的微纳机器人,可在活体动物的肠道内运行,并在完成任务后自行降解。
C. 微纳机器人是生物医学领域的新事物,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随着技术难关的攻克,它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大放异彩。
D. 大自然会馈赠灵感给研究人员,各类生物材料都已成为微纳机器人的驱动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纳机器人的研究核心是驱动技术,Nelson课题组致力于磁驱动螺旋微机器人的研究,并应用广泛,可见驱动技术的核心就是磁驱动。
B. 微纳机器人“在真正的身体组织中穿行”,使用了引用、不仅具有权威性,还将枯燥的科普文写得生动形象,增强文章吸引力,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 混合驱动方法可以取长补短,提升微纳机器人的性能、增加其功能,但同时也增加了外部条件以及控制方法的复杂度。
D. 李金星的话表明,科学领域是相通的,微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也有赖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关于微纳机器人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 阿尔伯特•希布斯最早提出“或许可以在体内永久植入一些微小机器来协助某些功能不足的器官正常工作”。
B. 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希望智能家居机器人能够提供家庭安防、娱乐等多项服务,提升生活质量。
C. 工厂希望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的环境中应用机器人,可以减轻工人的负担。
D. 唐代《朝野佥载》,木刻的水獭能“沉于水中,取鱼引首而出。盖獭口中安饵……鱼取其饵,关即发,口合则衔鱼,石发则浮出”。
4. 根据材料一,下表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类型 优点 缺点
A.磁驱动 穿透力强、可远程驱动以及无损驱动活体生物材料等 需考虑高强度磁场面向生物医学应用的安全性
B.电驱动 生物兼容性好 电极的存在往往限制了电驱动在生物医学方向的应用
C.光驱动 具有精准的靶向性 易对生物材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D.化学驱动 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优化 体内应用的高风险性、推进精准度不足、作用时间短以及缺少反馈
A. A B. B C. C D. D
5. 材料一在说明上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A.“体内介入诊断……能看到宏观机器人的身影”错误。体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常见的是微纳机器人。
B.“自行降解”错误。由“对其进行生物降解”不能推断出“自行降解”。
D.“各类生物材料”错误。文章只说“许多材料”,并未说是“各类材料”。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上空的乌鸦
申平
①我过去生活在北方的一座城市,现在生活在南方的一座城市。毫无疑问,我和这两座城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哪座城市发生了什么事,都会牵动我的神经。
②现在,北方城市的朋友又给我来电话了。他在电话线的那端,娓娓向我讲述了一个新近发生的不可思议的故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