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150字。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置身于信息技术和媒介环境快速发展的场域之下,中国影视创作既要自觉传承好中华文化的美学精神和艺术神韵,也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视野下,追踪和掌握当今文艺发展的潮流趋势,善于运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将中国的特殊审美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认识,创造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影视精品。这就要求创作者善于从美学的角度,把艺术创造力与中华文化孕育的价值结合起来,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在思想深度、文化表达和表现形式上不断开拓和提升。一方面,要凸显审美的“中国经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德向善、家国同构、兼济天下等理念,提高作品的审美品格。另一方面,也要自觉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融通中外,努力把握影视艺术发展的新内容、新表达之趋势,以新的审美发现和艺术呈现,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时代内涵,从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总之,在感受社会律动的基础上,在对中华传统文化敬畏和鉴别中,深刻把握历史进程中符合规律的趋势之向和生活之变,着力在思想内涵开掘上、在正向精神的表达上、在人性美善的昭示上下功夫,不断充实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张力,积极传递社会变革过程中所需要的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弘扬主流价值理念。
  (摘编自汤玲《让文化基因融入时代脉搏》)
  材料二
  2月1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超越《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更打破了长期以来好莱坞对全球动画市场的垄断。《哪吒2》巧妙地将中华传统美学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哪吒2》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从场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强调,中国影视创作应结合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深化思想,丰富文化表达并创新形式。
  B.材料一指出,中国影视创作应该摒弃国际潮流,专注于挖掘本土传统文化,才能保持最纯粹的中国风格。
  C.材料二认为,《哪吒2》的成功完全依赖于其运用了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等尖端技术。
  D.材料二提到,《哪吒2》中玉虚宫的仙鹤、鸱吻的设计,是直接从宋徽宗名画《瑞鹤图》中复制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先提出了中国要创造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影视精品的观点,随后阐述了达成其观点的途径。
  B.材料一通过“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并列式论证,阐释了中国影视创作的双重路径,强化了说理逻辑。
  C.材料二中引用潘天寿的观点,目的是论证《哪吒2》中数字技术的运用是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D.材料二列举了数据“1948个特效镜头、1万多个特效元素”,为“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论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3.材料一提出中国影视创作需“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下列案例中,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展示了一块古墓出土苏绣织物,呈现苏绣丝线肌理,展现传统技艺之美。
  B.动画影片《白蛇•浮生》以宋代山水画为美学基调,借数字手段演绎现代女性自我觉醒的生命历程。
  C.电视剧《山海情》讲述宁夏西海固地区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讴歌了普通民众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影片《流浪地球》构建星际飞船生态舱的视觉体系,使用虚拟拍摄技术探讨末日环境下的人性抉择。
  4.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哪吒2》实现从“闹海”到“出海”跨越的关键要素。
  5.除了哪吒,你还能想到哪些中国传统文化人物形象走出国门,请结合生活实际和以下提示,举例分析。①人物形象名称(不得选用本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②描述其传统人物形象特征;③说明该人物形象还能通过哪些现代创新形式走出国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瀚海捣黄龙(节选)
  范永兴
  酷日高悬。在一条长长的沙梁旁边,整齐地排列着十几座军用帐篷。部队已来沙漠十几天了,这次执行的是驻训任务,即边训练边为牧民清运羊粪。此刻,帐篷里空无一人,战士们全都执行任务去了。
  这一带沙漠,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仅仅驻有十五、六户牧民,每家都用红柳条扎一个篱笆,养着百十头大小不等的羊。羊群不断扩大,但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