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反思及说课简案,共约3730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者: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周波
2006年9月22日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2 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3 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知识教学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读、感悟课文,提问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3 创新的意识。
德育渗透点: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二、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引导。
三、学法:
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重点、难点及突破:
1 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2 突破:
抓住相关词语反复阅读、感悟、合作探讨并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教师作点拨引导。
五、教学程序: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故事内容。
2 走进课文,质疑解疑。
3 分析人物形象,设计雕像,深入理解主题。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请同学们来猜一则谜语。请听题:这是一部著名的电影,它记录了一场惨烈的海难,它的主题歌翻译成中文是《我心永恒》。这部电影的名字是——
(生答:《泰坦尼克号》)(课件出示电影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电影的几个精彩镜头,再次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看课件中的电影画面)
(二)揭题
如果说电影是用有声的画面再现惨烈的海难,那么,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用无声的文字记录了一场海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课件揭题,在沉船画面上出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文章同学们在小学里已经学过了,所以今天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自主、合作的方式从更深层次上来研读这篇课文。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能表明故事六要素的词句,并思考怎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学生读书,找相关词句。)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周波
2006年9月23日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涉及到的第一篇小说,而且是一篇外国小说,因受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加之学生在小学时已作为略读课文学习过,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不难认识的。但如何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根据单元主题、文学体裁、学生情况制定了三点目标:1 通过阅读,交流自己的感受。2 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3 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目标尽量兼顾三个维度,尽量顾及学生的能力、方式、质量等实际。在备课过程中,我打算通过学生的阅读、质疑、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
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周波
2006年9月23日
一、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名家作品,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其中丰富的感情。这一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编者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从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人格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二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立了三个目标:1 通过阅读,交流自己的感受。2 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