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20字。
用生命之手掬起一捧心灵泪花
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暖流,寂寞的空山需要鸟鸣,平静的大海需要浪花,那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什么呢?我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寻觅着……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诺曼底”号遇难记》的第二课时教学正在有序地进行中。本文是一篇外国小说,因《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而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为了加深对英雄船长的理解,我播放了《泰坦尼克号》中人们在海难紧急关头逃生的场面:急促悲壮的交响乐、人们的尖叫哭泣声……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我顺势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谈谈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理解。
还好,学生地理解都能在我的预设之中有序地进行着,令我欣喜若狂!我私下里认为:那“尸体解剖”式的讲解分析,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场面不复存在了!学生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显然,船长的英雄形象已经逐渐清晰、明朗,我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小结了:
以高尚的人格感动人
以坚定的信心稳定人 舍已救人的高尚品德
以枪杀的警告约束人 机敏决策的应变智能
以互爱的美德自律人
还未等我把板书板完,号称“智多星”的陈洲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还一个劲地嚷着:“我有问题。”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怎么可以有问题?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这么经典的板书可是我精心设计出来的,我还没板完呢!可是,望着他那期待的眼神,又不忍心视而不见,于是叫了他。
陈洲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我认为船长没必要舍己救人,他完全可以既救人,又不舍己!”
原来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气氛马上变得严肃起来。我压住心中的扫兴与遗憾,不失温和地问:“哦,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课文最后写道:(他极富感染力地朗读课文语句)‘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作,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说明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自救,可是他根本就没有自救的打算,我认为这是他不珍爱生命的表现。”
“那么,其他同学有什么高见?”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不仅是允许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