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00字。
《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熟记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二、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四、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介绍作者、解题;  
三、疏通各段意思,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孔子的《论语》,大家回忆一下,《论语》里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名句呀?
好。大家记得很清楚。昨天我们学习了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我们知道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除了他们以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儒家代表,他是谁呢?
荀子。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荀子的文章——《劝学》。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和课件)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题解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勤”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