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10字。
  《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学习比喻说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 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劝学》
  劝:劝勉、鼓励(《勾践灭吴》“果行,国人皆劝”)
  二、荀子及其思想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孔子为孔圣人,孟子为亚圣),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荀子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祭酒(院长),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①孟子强调“法先王”(先王,历史上圣明君王的言行);荀子强调“法后王”(“法今”的政治观。效法当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因时制宜。),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②孟子强调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以礼治国、民贵君轻;荀子主张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提出了义利并重,王霸兼施,礼法兼尊措施)实行统治。
  ③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他承认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2、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课文
  大家预习了,初读课文,应对课文有印象。
  问:文中出现了几个现在仍使用较多的成语?什么意思?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