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30个字。
生活语文天地阔,杜家杨梅满山红
——所前镇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动态生成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历年来,语文教学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可语文教学却又是一块极富争议的园地。初中语文教学既肩负承袭义务教育的无可推卸之责任,又不得不面对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各层次的特别人才的特殊处境,兼之教学考核的社会导向和行政导向的差异都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学戴着镣铐跳舞,师生负担高居不下,教师为伊人憔悴,学生除精英们外死学、苦学、厌学等不乏其例。学生的主动性、灵动性可能不是被潜在地激发出来,而是一次次被抑制,一次次被一些条条框框给牢牢锁住。
2、当今部分语文活动课的缺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学校掀起活动课的热潮,这为我们今天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了宝贵的理性思考。但在农村初中有系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却不多见,一方面统编教材没有严格的要求,不在课程编排表中,随意性大,另一方面教材上有些内容和要求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今天看来它还是静态的、孤立的,甚至可以说是浅层次的,这种部分停留在形式化的东西缺少强大的后劲驱动力。笔者也曾进行过尝试,但后来也就搁浅,其很大的缺陷是不够系统,理论高度不够,缺少宏观上的教学调控和全方位的教学环境。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科书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限的,它仅仅是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极好的范例,语文学习的涵盖范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它要求学生亲历实践,亲身体验,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灵活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学习才有源头活水。
4、我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铺开
萧山区一贯以来,从不间断对语文学科各教学领域的探索研究,这次承担省级语文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运行体系研究》更给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教育,它必将为语文带来新的时空领域,并将与传统的语文教育产生新的碰撞,从而将语文教育推进一个新的里程。我校所处地理虽较边远,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兄弟学校有较大的差距,但也有着自己独到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我镇以杨梅为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