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70字。

  《登高》教案
  Liaohui0827
  教学目标:
  掌握这首诗歌景、境、情的关系,把握诗人悲自然之秋、悲人生之秋、悲国家之秋的情感,明确其中诗人忧国伤世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长江边上的夔州,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高空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去。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位老人是谁啊?(学生回答:杜甫)
  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被称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杜甫。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
  二、诵读课文,整体把握(2分钟)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
  同学们,这首七言律诗前半部分写的是诗人登高所见的景色。首联为局部的近景,颔联为整体的远景。后半部分写的是诗人登高所生出来的感触,其中颈联是本首诗歌的重心所在。
  同学们,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该如何概括?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全诗。
  三、探讨景、境、情的关系,把握诗人情感(15分钟)
  读完这首诗歌后,谁能告诉我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学生回答:悲)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歌:
  首联和颔联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广阔深远的图景,试问,哪一个意象让你感受最深?描绘一下。
  答案多样:如飞鸟,在劲风中摇曳吃力盘旋,飞舞的鸟这个意象,意韵较深。写出了孤鸟的无力、脆弱,这何尝不是诗人的写照。这种意象在杜甫其它诗中也可印证,如《旅夜抒怀》同是临江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江上景色,野阔天低,大江奔流,尤显旅人的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