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问题式教学理念及实施策略
威海一中语文组   陈莉霞
袁振国教授最近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是问题教学的精髓。”
因为,科学起源于惊疑,历史上很多发明或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有关专家认为,根据问题内容可将问题分为低级型、中级型、高级型三种。低级问题是由他人呈现的问题,学生只需记忆。中级问题也是由他人呈现的问题,可解决的方法和结果是未知的,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推理。而高级性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靠记忆和推理,还须具有问题意识并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语文学科有得天独厚的问题意识培养的的土壤
首先,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开放性的学科。
其次,阅读文本是信息丰富的问题源。
再次,阅读过程是问题意识诞生的载体。
那么,如何构建“让学生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的教学模式呢
提出问题
首先,给学生充分时间和充分背景资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本,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学《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应先给学生补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作品等材料。
其次,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促进质疑的热情。学《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一文,有学生提出作者用例混乱,条理不清。我首先肯定他看课本细致用心,更可贵的是能挑战权威,不尽信于书,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最终大家更深刻的体会到宗白华先生融会贯通的高超,提问题的学生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再次,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畅所欲言,才能将思维的运转调节到极致。遇到像《逍遥游》这样较难的课文,我往往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一起讨论质疑。在讨论过程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被过滤掉,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刻,最终提炼出有分量的问题,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也使学生很有成就感,认为质疑不是件望而生畏的难事,只“谈笑间”就可“樯橹灰飞烟灭”
解决、激发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但我们授课的目的不只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因此,上课过程中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直接给出问题答案而是分解学生的问题为若干小问题,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即老师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的解决困惑而问。如学生问庄子是否属于天地境界的人。我就反问你怎样理解天地境界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学生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学生还明白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二、学生的问题还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课本中的疑惑通过再感知文本找答案。个体学生的问题通过教师汇总,让全体同学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课堂的重点就放在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而 非问题的答案上。另外,有些问题的提出不是学生认识水平有限,而是没有细致深入的阅读文章,这是应让学生反复品读咀嚼文本,以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三、学生提出的疑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全部解决。可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留为作业,或用其他灵活的方式解决。如学完《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后,学生对庄子思想是否积极争执不休,我们班就组织了一次辩论赛,这使大家对庄子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也激发了大家质疑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时我把这种问题式教学的思想贯穿其中,效果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