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70字。
唯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由一堂语文课引发的深思
太原市六十一中学 赵瑞(女)联系电话13453450979 邮编:030027
内容提要:真正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下文我将从学生如何建立学习愿望,课堂中如何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情调”,教师如何根据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 学生主体 思维情趣 教学方法 教师素养
正文:
这是一堂我在学校上的一堂公开课。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查阅了各种资料,整堂课按我的计划有序的进行,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按照提前自己规定好的时间安排。课下找老师们议课,虽然总体感觉不错,但是总感觉缺点东西。问题集中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断地启发,他们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吗?当学生回答问题超越了备课的内容时,教师怎么办?每一个学生对所提问题,都能经过深思,并切实掌握知识吗?一个个问题都集中在了学生身上。究竟教师对学生关注了多少?
联系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课前我寻找各种课程资源,认真揣摩课堂语言,希望学生能喜欢上语文课。可是,事与愿违。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听,表现出对课堂的冷漠。无论教师怎么费口舌,怎么提高声音,学生依然如故。语文课后来成了我的“独角戏”。这次公开课后,就更加暴露出了问题的实质——究竟
教师把学生应该放到什么位置?
1、新课程标准里反复强调“尊重学生独立阅读体验”,但是课堂中教师经常“越俎代庖”,为了让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一致,反复启发引导,学生丧失了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
2、教师的反复引导启发,学生渐渐明白了教师所希望的答案,他们投其所好。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他们会认为这样课堂缺少自我,教师完全驾驭了学生的思想。他们缺少了创造,对上课失去了兴趣。
3、教师所提问题缺乏艺术性,没有找到学生思维的“刺激点”。问题提出后,教师总要反复解释,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答,品尝不到自己思维的快乐。
4、课堂中学生真正能掌握哪些技能?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表达的缺失。自己的想法不能流利表述,他们需要教师在旁边补充说明。
看看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只抱怨学生了,必须从我们教师身上寻找问题。思考过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