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10字。

  第四单元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计____篇,分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体裁。《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鲁迅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是____时期的____家、____家。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____,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答案:(1)纪传体通史 130 12本纪 3 0世家 70列传 8书 10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西汉 史学 文学 《史记》
  2.蔺相如斗强秦,不仅有勇,而且有智。他料定秦王“无意偿赵王城”的理由是:(1) ______;(2) ______;(3) ______。(摘录课文中的文字回答。)
  答案:(1)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2)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
  A.臣愿奉璧往使       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
  B.拜送书于庭         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
  C.召有司案图        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
  答案:A.奉 捧 捧着 B.庭 廷 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C.案 按 审察,察看 D.孰熟 仔细
  4.翻译下列语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答案:(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2)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3)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4)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10分钟训练(强化 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这篇文章开头第一、二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解析:从后文矛盾的由来考虑。
  参考答案: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的活动,既详写相如,又兼顾廉颇。
  C.指出蔺相如在外交上取得胜利的外在原因。
  D.交代秦国不敢马上报复赵国的原因。
  解析:题干中的话与开头并没有呼应。
  答案:A
  3.文中写蔺相如与舍人的矛盾冲突,其作用是(  )
  A.借舍人之口写廉颇与蔺相如“争列”。  
  B.借舍人之口表现舍人的愚昧无知。
  C.借舍人之口反衬蔺相如胸怀的宽大。
  D.借舍人之口衬托蔺相如的智勇双全。
  解析:注意突出人物形象常用的几种方法。其中反衬一法也是常用的。
  答案:C
  4.“完璧归赵”这一情节中,表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奉璧”于秦王,见“秦王无意偿赵城”,设计夺回玉璧。
  B.蔺相如复得璧之后,“怒发上冲冠”,数落秦王失信,并誓死与玉璧共存亡。
  C.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设计完璧归赵。
  D.蔺相如私下完璧归赵,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请就汤镬”。
  解析:“请就汤镬”是为了表现他为完成使命置身度外的精神,同时私下完璧归赵并没有激怒秦王。
  答案:D
  5.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解析:“所以”在文言句式中常见的有两种用法,一为表原因,一为表凭借。①③④为表原因,②⑤⑥表凭借。
  答案:D
  6.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③而相如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第①②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第③句中的“而”意为“可是”,第④句中的“而”表顺承。
  答案:B
  7.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 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此人力士 ⑧谁可使者 ⑨为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