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70字。
我解读,我设计
最后一课特别在哪里?
——《最后一课》细读与设计
321000 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 赵文波
318050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中学 章国华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1、2期
《最后一课》作为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被选入多种版本的教材,但许多执教过的老师或许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篇非常经典的小说,最后却很容易被我们在小说三要素的分析中,在我们抽象出的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大主题教学中走上了政治说教,成为一种大主题的灌输。由此可知,七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接受必然是不真实的。
那《最后一课》这一课到底特别在哪里呢?我们的教学内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小说经典性的个性和特别之处又在哪里呢?这是我们教学前首先要思考的。
首先,这堂课有许多特别之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最后一课上,课堂纪律非常好,安静严肃。其次,在最后一课上,先生的穿着很郑重庄严,而且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心情和态度也大不一样。而小弗朗士的变化也更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态度很认真,学习效果也很好,好像全都能听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刚才还是那么讨厌的,带着又那么沉重的课本,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但在文中有一个问题,不光是学生,也包括我们所有的阅读者都很感兴趣,而且是充满阅读期待的,那就是小弗朗士由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到后来爱法语爱祖国,还理解同情老师,这一重大转变特殊的原因在哪里?是因为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吗?显然是,因为小弗朗士确实是在这堂课上发生的变化。但确切说又不是,因为这堂课上的内容依然是和平常一样的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
那这堂课真正特别的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抓住矛盾进行分析。
在文中开头,我们知道,小弗朗士宁愿迟到被老师责骂,也想出去玩耍而不喜欢学习法语。按常理,现在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以后就用学习他讨厌的法语了,他不是应该很高兴吗?但相反,当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用心学习。”小弗朗士听了这几句话,心里却万分难过。小弗朗士难过什么呢?
文中还有一处矛盾,当老师叫小弗朗士背书的时候,小弗朗士很想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而且说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但当他开头几个字就弄糊涂的时候,他心里觉得挺难受的。同样是老师抽查背分词。为什么这时这么难受,而以前一个字也说不出上来的时候,他丝毫没有难过,还想着到野外去玩呢,甚至小弗朗士海还觉得,普鲁士军队的操练比分词更有趣。
其实,在最后一课上,真正使小弗朗士发生重大变化的是小弗朗士的思想认识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因为在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发现:以前自己那么不喜欢学习法语,但是从明天起,他却要学比母语更难学的德语了。正是这种不喜欢中还有更不喜欢的比较,让小弗朗士发现,能够学习法语原来是一件非常值得珍惜的事,这是一个小孩子最真实的心里比较。
在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忽然发现:所有人都是爱自己国家的语言的,但自己身为法国人却不会讲法语分词,不但不会说,不会写,而且以后连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了。
在最后一课,在即将与老师离别的时候,小弗朗士还忽然发现:不管以前的惩罚还是今天迟到的安慰,其实老师都是关心他的,但他却一直没有理解没有发现。而且在课堂上自己还没能力表现对他理解的时候,老师却马上要离开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