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80个字。
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弄懂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 鉴赏文章中的妙字妙词、修辞手法及相关写作方法;
3、 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感受音乐的真正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乐以教和”的主题思想;
2、 鉴赏文章中的妙字妙词、修辞手法及相关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人物了解: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白鹅》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二、课文解析
1.通读全文,本文叙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试理清全文的脉络,看看文章是怎样推动情节的?
•第一段(1 )写作者山中避雨。
•第二段(2 )引出作者和两个女孩因遇雨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心境。
•第三段(3 )写作者向茶博士借琴安慰两个女孩。
•第四段(4 )写作者拉琴,大家齐声歌唱,尝到有生以来从未尝过的“音乐的趣味”。
•第五段(5 )写与山村青年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总结:前天,我(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发生)。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发展高潮),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结果)。
2、讨论辨析:
1)“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体会“趋之如归”的意蕴。茶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为什么呢?
2)作者和两个女孩因遇雨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心境各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