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910个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学习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品读讨论,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与学习上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并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争做注重实践与实验,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与学习上的重要作用。
  2.学习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丁肇中教授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在他的一个报告中,以漫谈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教授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走近丁肇中教授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三、默读文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疏通字词(幻灯片展示)。
  (1)给生字词注音。
  肇(zhào)裔(yì)埋没(mò)彷(páng)徨(huáng)儒(rú)
  (2)理解运用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求知,获得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田地:地步。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