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60+1000字。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意义。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复习《左传》常识,教师补充。
《左传》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与《公羊传》《谷梁传》均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并称“春秋三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面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
……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一、关于《左传》
《左传》相传为鲁国的史官 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 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与《 》《 》均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并称“春秋三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面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注音
秦军氾( )南 佚( )之狐 夫( )晋
无能为( )也矣 失其所与,不知( )
共( )其乏困 朝( )济
若不阙( )秦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夜缒( )而出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使杞( )子、逢( )孙戍( )之
三、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共其乏困
③何厌之有? ④秦伯说
⑤失其所与,不知
2)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 ;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 ;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 ;今义:往,到)
3)词类活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