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份。
  专题测练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白 梅 
  (元)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分析诗中暗示的社会背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 
  专题测练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盛集陶落叶① 
  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②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③徒有树,履霜青女④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注】 ①清兵攻破南京后,钱谦益率先迎降,被授予重职后六月病归,后因被人告发反清被捕,旋改狱外看管,时其友盛集陶等常到明故宫踏落叶作诗,此诗即和盛在明故宫踏落叶时所作。②劫尘:劫灰,佛教中指大火烧毁一切后所剩的灰烬。③素娥:嫦娥。④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分析前四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最后一句中“一”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歌前四句描写了深秋时节,钟山之上,万物凋零,寒露袭人,凉风阵阵,一片寥落荒芜的气象。诗人借景抒发了明朝灭亡的沉痛之情和故国之思。 
  (2)“一”字突出表现了在广袤无垠的寒空中只有一只孤雁掠过,增 
  …… 
  专题测练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 府①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 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第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从远近结合的角度分析亦可)②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③拟人,将吹角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①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②飘零辗转,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凉,归路艰难。③苦捱十年,无奈暂依幕府,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 
  专题测练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四)——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酉①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 藻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②,苍生忍倒悬。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注】 ①己酉:即公元1129年。是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②阴拱:暗中袖手观望。 
  (1)请分析诗歌首联中的两个叠词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草草”凸显了宋军渡江南窜,仓促慌乱的狼狈相,“悠悠”极写敌人骑兵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的骄态。两个叠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表现了作者对懦弱官军的失望、对嚣张敌人的憎恨。 
  (2)对侵略者金兵的憎恨;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对有为君臣、侄儿后辈力挽狂澜的赞许与期待;对拥兵自重者的愤怒;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天下安定、朝廷北归的渴望。(答出四点即可)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 轼 
  元丰五年七月六日①,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