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20字。
《赤壁赋》教案
──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 严 兵
一、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属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部分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基础和范例。因此,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鉴赏”二字,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文章,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1.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的轻重缓急。
3.体会文章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作者背景、赋的相关知识介绍;引导学生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如“属”“冯”等通假字,“舞”“泣”等使动用法“侣、友”等意动用法;指导全文通译,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通过诵读,加深对全文的理解,体会作者感情变化和情、景、理的融合,进一步体会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魅力,品味语言之美,品鉴技巧之美;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及画面。
师:滚滚长江,淘尽英雄。赤壁给英雄留下了遗憾,也给英雄留下了美名。文人墨客,心为江动,情为水发,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文豪东坡,又是何感、何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