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80字。

  《雨霖铃》
  柳永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词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的魅力,体会词人别离时凄凉、哀伤的感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所流露出的浓浓别离之愁;领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创设情境法、美读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过一些宋词作品,对词作的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但很少能独立运用方法来分析作品。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但这些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虚实结合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应作为一个难点来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千世界,悲欢离合仿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离愁别绪也似乎是一种永恒的情怀,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通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们仿佛看到荆轲离开时的悲壮,“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又是怎样的凄苦之别。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嗅着浅浅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现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那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去感受一下柳永笔下那缠绵悱恻的离别深情。作者二、作者简介
  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一)、朗读
  1.学生范读,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作大意。补充:
  (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
  (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3)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3.配乐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情感。
  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4.学生展示朗读,学生点评,并指导学生点评。(语调、节奏、情感表达)
  5.播放配乐朗读,学生跟读。再次体会情感。
  (二)整体感知
  再读词作(齐读),思考:  
  1.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
  离别前:勾勒环境;
  离别时:描写情态;
  离别后:刻画心理。
  2.这首词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浓浓的离愁别绪。
  四、讨论鉴赏
  1.你是如何体会到词作表达的离愁别绪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