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诵读高中,品读探究,文字材料约2620+410字。
柳永《雨霖铃》
【学习目标】
一、熟读成诵,品味意象,体会情感
二、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出示幻灯片1)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在《别赋》中一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永恒伤处,那么我们学过哪些写离别的诗歌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经典之作,《雨霖铃》,作者是柳永。(板书:雨霖铃 柳永)(导入1分钟)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熟读成诵,品味情感,体会情感;
2,鉴赏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出示学习目标,幻灯2)(1分钟)
二、诵读 感知(8分钟)
我们已经在导学案中介绍了柳永不被朝廷重用,一身才华只能用在勾栏瓦肆、烟花柳巷,倒是与一帮歌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为生活所迫,离开都城开封,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离别时,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要求(出示诵读要求,幻灯3):读准字音,理清词意;读准句读;初步体会感情。
正字音:凝噎( )暮霭( ) 那( )堪(出示幻灯4)
纠正完字音,让我们齐读一下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两个问题,1、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出示幻灯片5)
明确:上片:离别时的场景
离别后的想象
悲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板书)
我们明确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悲伤凄凉的,那读的时候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好,大家自由诵读,注意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
三、品读 探究(20分钟)
(一)上片
大家读完了,我们找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词的上片好不好?大家仔细听,边听边画找一找,
1、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出示幻灯片6)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凄凉、沉寂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礼记•月令》中云,孟秋之月,寒蝉鸣。点名时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